這是李承朔到滿城大學的第一個期末,考試、論文、比賽,一件事都沒有少。
除了高數以外,經濟管理專業的很多基礎課程也讓李承朔吃了不少的苦頭。
更重要的是滿大四大名捕中,李承朔就遇到了一點五個。
其中一個自然是上高數課的陸老師,不過陸老師對李承朔這種插班生還是給予了很多優待,不過最終的老師還是得一視同仁。
但是李承朔并不想考個六十分把高數混過去了,雖然這對他來說已經很難。
李承朔被告誡過,高數沒學好,經濟學只會越學越差,而且畢業論文可能很難通過。
畢竟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的首次畢業通過率都是最低的。
至于那另外零點五個,是會計統計與核算,這門課本來是屬于專業課的范圍,而且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也不要求像會計專業的學生那樣學的那么深入,畢竟他們不用去考注冊會計師。
學經濟學說通俗一點就是和錢打交道,從另外一個層面上看也相當于和數字打交道。
數字后面有了單位以后,數字就可以代表錢了,然后就衍生出了會計和經濟學方面的課程。
在李承朔心目中,他就是這么認為的。
而他又不是一個喜歡談錢的人,或者說他對錢不是一個特別有概念的人。
可能大部分零零后都對錢不是特別感冒,至少不會有八零后那種兩分錢一個糖的記憶。
看到一串串的數字和密密麻麻的表格,然后還要把表格里的數字屬性搞清楚,最后還要把帳給做平,李承朔覺得會計工作天生就是給女生做的,他最多只能看看結論和總賬。
滿城大學有四大名捕,經管學院也有,不過因為層次低了一級,所以只能算零點五個。
正是因為經濟管理學院有了四大名捕,所以經濟管理學院的畢業率才會比別的學院都低。
經濟管理學院的四大名捕分布于大學四年的各個年級,大三以前的課程還有機會重修,大四下學期的課程就只能留級了。
所以經濟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才會如此受歡迎,沒有壓力的大學生活其實是不正常的。
就像沒有比賽的運動員一樣,你每天訓練好像就是為了訓練,自己感覺很不錯了,一上賽場就現原形了。
不過好在會計課程還是有實踐機會的,沒事李承朔就把關皓云和賈方可約起來分析四個一的收入支出情況,然后自己再結合課程加深自己對會計學的理解。
第三個考試是游泳,羅紫琳和王安琪比賽前體育課已經全部結束了,最后的一次課被用來考試了。
不過滿城大學的游泳課考試比較簡單,老師只要求你會游即可,時間長點無所謂,游完都是合格。
這也是李承朔非要在這學期學會游泳的原因,如果滿城大學春運會的九冠王最后體育課要重修,那不是太打擊人了。
論文其實也是一門課程的作業,其實本科生的課程論文要求都不是特別高,只要是自己真實寫出來的,即使差點也會合格的。
不過由于最近網上特別火的“學歷門事件”,滿城大學對于畢業論文的要求變得特別高,第一就是加大了抽查比例,從原來的百分之十提高到了百分之五十,基本上沒有畢業生敢冒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第二是對本科生的課程論文也提出了考核要求,要求就是每個同學提交論文的時候,都要同時提交一份查重比的結果。
這基本上就斷了很多本科生抄襲的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