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齊國貴族投靠劉邦,那這30萬的兵權其實就是劉邦的。”
“你要帶著劉邦的兵,造劉邦的反,你腦子進水了嗎?”
“不知道劉邦可以輕而易舉收回韓信的兵權嗎?”
“韓信已經被劉邦連續兩次收掉兵權,他心里沒點逼數嗎?”
“而且有人更可笑,認為韓信此刻能夠裂土封王,還搞出了三分天下這種可笑的說法!”
“我就問你齊國的封地能是韓信的嗎?”
“齊國的子民能夠擁戴韓信嗎?”
“就是秦始皇攻破了齊國,他都不敢說齊國子民會擁護他裂土封王。”
“齊國子民不掉過頭來把韓信打的連他媽都不認識,那都算齊國的子民好說話!”
“在那個時代,國仇家恨才是最大的矛盾。”
“你韓信把齊國給滅了,你還指望在齊國被人擁立為王,你還指望在齊國扎根,你知道項羽最后是怎么死的嗎?”
“項羽都是被楚國人給出賣的!”
“項羽還是楚國的貴族,他都落得個如此下場。”
“韓信根本就不是齊國人,他滅了齊國,殺了多少齊國子民?讓齊國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他還想在齊國稱王,腦子進水了吧?”
“這個時候他如果造反,你想都不用想,就齊國貴族和齊國子民這一關他都過不了!”
“齊國為什么不造反呢?”
“那就是因為韓信名義上還屬于劉邦的部下,這些人看到了劉邦強大的勢力,齊國貴族覺得報仇無望。”
“但如果韓信反過頭來攻打劉邦,那齊國貴族鐵定會跟劉邦聯合在一起,然后掉過頭就來收拾韓信!”
“在齊國貴族的大力宣傳下,你說齊國子民會讓韓信怎么死?”
“韓信根本連齊國境內都出不了,直接就會在齊國人民的海洋中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說韓信就算擁有了30萬精兵,他想要造反的成功的概率也是零,沒有任何勝算!”
“所有認為韓信能夠造反成功的,都下意識的認為30萬精兵是韓信的,那都無腦的認為齊國子民會支持韓信造反,會跟他站在一起攻打劉邦。”
“我只能說,腦子還有沒有?”
“自嗨也要有點兒邏輯判斷吧!”
“如果一個人殺了你的妻兒父母,還讓你擁護他,幫他一起打江山,你會干嗎?”
“為什么如此簡單的問題,換一個角度思考,你們怎么就永遠做不到呢?”
陳通滿眼的失望,有些人就是喜歡被人帶節奏,為什么就不能獨立思考呢?
為什么思考的時候就不能夠換位思考呢?
換位思考就那么難嗎?
這一刻,大禮堂內一片死寂。
這些剛剛考入清華的學霸們,滿眼的驚愕。
他們都不是傻子,相反的,這些學生那都是天之驕子,一個個邏輯推理能力,那可是強到讓人不可置信的地步。
他們只需要思考幾秒,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瞬間就明白了陳通所說的話。
當時就有學子驚呼道:
“對呀,擁有精兵就是實力強嗎?”
“這些兵是韓信的嗎?”
“韓信能夠在齊國真正坐穩齊王之位嗎?”
“這都不可能!”
“韓信既沒有掌控30萬精兵的能力,韓信又不可能讓齊國子民和貴族放棄國仇家恨,真心實意的效忠他,他怎么可能造反成功呢?”
“這些齊國子民造他韓信的反,那才是正理!”
“這個時候韓信如果想造反,那真是飛蛾撲火,那才真是腦子進水了。”
“這個時候韓信不造反,正說明韓信頭腦清楚,知道他擁有什么,沒有擁有什么,知道他勝率為零。”
“人家韓信一直都很聰明,傻的是那些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