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是。韓為只是參演一個角色,主演是譚旭。”
“譚旭是誰?”
“老戲骨。以前演話劇的。”
“程導演都推薦了。”
“拉倒吧,程導演的品味……”
“他品味咋了?閉眼睛拍片都比你好。”
“我擦,我還不會修冰箱呢。修冰箱的師父也比我強。”
“比你強的太多了,就是嘴比你強的不多。”
“鍵盤不如你。”
“哈哈哈!!”
因為還沒有上映只是宣傳階段,就有這么多關注是因為宣傳得好,加上有韓為的噱頭。不過沒有看正片大多數的評論還是扯淡為主。也正常的。沒看正片你能讓人談論什么?
而這邊韓為也開始正式和白凌薇拍攝《遇見你之前》,雖然說體驗生活的經歷太短,但兩人對高癱病人和護工的理解反而比趙晨想的更深刻。
開拍前晚上三人開會討論,趙晨都驚訝,并且叫來編劇好好把劇本再完善一下。因為不管是白凌薇還是尤其韓為都給了更立體的理解。比如高癱病人為什么想死,韓為理解了。不再是如同之前看二維劇本的時候那么膚淺的認為,有錢,還遇到一個喜歡的女孩,為什么還要安樂死。
就看到馮著一開始的情緒,活死人一般。韓為就深有感觸。
再好的生活你只能看卻沒法擁有,那是一種煎熬。高癱的富二代,還不如一個底層掙扎的健全人。
尤其在他越是遇到好的女孩的時候,這種煎熬越是迫切。最終他覺得不留遺憾,在自己心愛女孩面前永遠定格停留在他們最美好的時光,才是一種永恒。
當然這是結局,而過程中韓為也揣測帶入了高癱病人的精神狀態,而不是身體上的。從馮著一開始的活死人,到韓為找人幫忙,好不容易才給了他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他變得開朗了,積極了,對未來有憧憬了。
這種心態上的進程可以更高于形體上對高癱病人的模擬。
至于白凌薇,雖然沒有學到一個護工應該怎么照顧好一個高癱病人,但是她親眼見到一個對高癱病人虐待的護工,反推一下也更理解好的友愛的護工應該怎么對待高癱病人。
那不只是生活的照顧,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和緬懷。
“好,理解的很好。”
趙晨在兩人拍完一組戲之后,開始過來表揚兩人:“至于之后嘛,我讓編劇調整后續劇本,其他的你們按照之前你倆自己整理的心得去演繹。”
韓為斜眼看著他:“用你說?”
趙晨笑:“知道你有功,不是白白忙活,是對角色有收獲的。”
白凌薇也笑著看著他沒說話,知道韓為是在報復趙晨說他不務正業的事,他那么小心眼一定會找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