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就只有幾天的休息時間,推掉了一切應酬、工作,專門過來陪小白。
她已經盡自己所能了!
可是,對小白來說,女朋友還是應該多陪在自己身邊,兩人隔了那么遠,就算相愛也很難真的走下去…
……
《乘風破浪》差不多八月開拍,臨近十月殺青,大年初一上映,中間的時間是5個月!
跟原時空的韓少不同,人家真牛逼,開機44天殺青,一個月做后期,就能上映,關鍵成片的質量居然不差!
一般來說,后期的時間至少要兩到三個月,這才是最正常的電影工業流程。
其實,鼎盛時期的香港制造里也有很多趕工的粗糙作品。
一部電影三個月從開機到上映的情況并不少見。
1992年,有7部星爺主演的電影上映,這意味著他不到兩個月就得拍完一部電影。
1993年,劉振偉只用27天就拍完了《東成西就》。
這并不妨礙這些電影成為每年被翻出來重溫的賀歲經典。
小白預留了一個月后期時間,其實壓根用不到那么多,宣布全組殺青的第二天,剪輯之后的版本就已經出來了,116分鐘,當然跟最后成片相比較還有一點差距,但已經很接近了!
現在哪個電影沒有個把現場剪輯啊?
通常意義上的的現場剪輯會使用視頻錄機錄的監視器信號當素材來剪,這樣的流程就有兩個繞不開的工作,一個是從把錄機的視頻素材拷貝到剪輯系統的工作,一個是把錄機的視頻素材和真正的攝影機素材套底的工作。
小白則直接使用了一個牛逼又高能的系統叫QTAKE,并且有一個團隊專門操作它,它錄的并不是監視器信號,而是攝影機直接出來的信號,并且,它不但能夠讀取攝影機對素材的文件命名,還是自動同步攝影機的開關機信號和時間碼來錄制,這意味著跟組剪輯可以通過剪輯軟件自動對素材套底,省去了套底的時間和工作量。
還有很多剪輯師都是晚上剪輯,小白既然租得起QTAKE,自然也不介意再多花錢租兩個剪輯小隊!
《乘風破浪》現場剪輯用千兆網線直接訪問QTAKE的硬盤,在人家的硬盤上剪,連小小的拷貝素材的時間都要省。
所以,別的電影的現場剪輯白天在現場剪,晚上回賓館去套底,《乘風破浪》的剪輯師,白天在現場和導演商量著剪,晚上回賓館被幾個副導演盯著剪…所以基本上拍完一場戲,就粗剪完一場戲了。
QTAKE,現場數字圖像處理,MadeInUSA!
即時錄制和回放、強大的片段數據庫、實時圖像處理、合成、直觀的編輯、支持多臺攝影機、立體視覺、攝影機元數據,甚至還能導入3D場景,QTAKE會對其進行實時渲染!
麻痹的,小白第一次見這玩意都快驚呆了,講真,科技的發展確實讓人有點目瞪狗呆…
呃,就一點,一天的租金高達五萬!
光是租金就花了接近三百萬…
買一臺?
別逗了,八百萬美金,還不打折!
買得起嗎?
沒辦法,你想節省工時,就只能在設備上多花錢了!
所以,除去接近兩千萬的演員片酬,剩余的錢真的是砸在了電影上面!
至于特效,早就已經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