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清晨,全球直播間準時開啟,數千萬觀眾迅速涌入。
“第一第一!大家假期還快樂嗎!”
“這么多人?難道你們放假都不出去耍的噻?”
“耍個毛線,景區里游客烏央烏央的,比峨眉山的猴子都多,我才不去湊那個熱鬧。”
“就是,看高老板給咱們帶來黑科技,比景區里看別人后腦勺有趣多了。”
“你們聽說了嗎?自從上個月,昆侖集團搬去塔里木盆地,那邊就怪事不斷呢。”
“說的怪瘆人的,究竟什么怪事?”
“這個我知道,聽我在西域建設兵團工作的發小說,最近戈壁灘一到了晚上,經常有白光朝天上爆射。”
“你確定是光?會不會是某種外星人發來的警告?再過幾年,外星人就要登臨地球之類的?”
“我去!你們想象力要不要這么豐富?”
“不說昆侖集團最近建了好幾個超大型射電嘛,會不會是射電望遠鏡造成的?”
直播開始前,觀眾利用彈幕討論。
像超級激光武器這種存在,基本是不可能瞞著全世界的,每次實驗都要向空中釋放大量高能等離子,同時還會散發耀眼光芒,太空監測站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信號,住在西部的人們偶爾甚至能通過肉眼看到。
十點整,高原準時出現,還是穿著白襯衣牛仔褲,只是直播地點在塔里木盆地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工程人員臨時搭建了舞臺,周圍草場和樹木明顯是最近人工培育的,河流和人工湖水,來自遙遠的青藏高原。
西域的太陽比較刺眼,高原用手搭涼棚,看了看天上,這才面帶微笑說道:“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昆侖集團的直播節目,我是高原。”
“關注軍事新聞的小伙伴們或許已經察覺到,近年來,導彈系統正在變的越來越強大,就拿北美的民兵3型洲際導彈來說,它的射程達到12000公里,最高速度超過20馬赫,打擊誤差300米左右。”
“洲際導彈飛行速度非常快,能達到F35戰機的十倍,而它的攻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點火發射階段,慣性飛行階段,和末端打擊階段。”
“在點火發射階段,導彈會通過不斷加速,穿過大氣層,進入距地面40公里到400公里的高度,大概耗時3到5分鐘。”
“慣性飛行階段,是指洲際導彈進入外大氣層以后,沿著橢圓軌道做亞軌道飛行,亞軌道距離地面20公里到100公里,處于臨近空間或者空天過渡區,在這個階段,洲際導彈的已經不需要加速,可以依靠慣性飛行,直至抵達打擊目標的上空。”
“最后是末端打擊階段,洲際導彈會再次進入大氣層,根據導彈的自帶導航系統,做最后的飛行修正,以蛇形機動避免遭到攔截,最后正中目標。”
高原直播,向來簡單明了,他一邊介紹,一邊還在背后大屏幕上,放出洲際導彈攻擊示意圖,讓所有觀眾更直觀了解導彈從發射到攻擊的全過程。
不得不說,高原語言風格相當平易近人,人們很快就聽懂了,但卻沒有人知道他為何要這樣做。
“什么情況!?導彈?高老板難道要發布一款導彈!?”
“沒聽說昆侖集團進入了軍工領域啊?”
“這還用聽說?誰不知掉高原現在是國家科研力量的掌舵人,能隨時調用全國的研發力量。”
“即便如此,我還是無法相信昆侖集團造導彈,和他們過去的科技產品,風格差距太大了。”
“難說哦,高原這人向來特立獨行,開發武器軍火,他絕對有那個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