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集團沒有搬來西域的時候,有一次我在路上等紅綠燈,剛好碰見中學放學,看著一群群高大健壯的少年少女,我產生了一個不可抑制的念頭。”
“這輩子一定要親眼看一看!華夏人的身體素質,上限究竟在哪里!?”
“在全面營養的情況下,華夏年輕人到底能長多高,肌肉到底能發達到什么程度!?”
講到這里,高原的話鋒突然一轉,語氣不再激動,而是平靜了下來。
“當然,在華夏年輕人平均身高正式超越韓國,登頂亞洲第一的同時,也存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體脂率。”
“我不喜歡用胖瘦來形容別人,因為那樣并不科學。”
“科學的描述應該是體脂率,即一個人身體中脂肪所占的比例,超過一定比例,或者低于一定比例,都是不健康的。”
“一個看起來瘦弱的人,很可能體脂率超標,隨時面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一個看起來五大三粗的人,卻可能非常健康,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講到這里,我必須向各位說一個非常扎心的事實,基因早已經注定,華夏人并不適合過度肥胖的身材,事實上整個東亞都是如此,同樣是肥胖,東亞的惡性疾病發病率,遠遠高于西方…”
高原講的很認真,在他看來,健康絕不是一件可以開玩笑的事情,經歷過父親中風病倒的事情后,高原對健康格外看中,也很愿意將自己所掌握的生命科學知識,與所有人分享。
一直以來,華夏人都有著能吃是福的傳統,但可惜的是,傳統和科學往往并不兼容,甚至有可能相互抵觸。
例如,2016年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頒給了細胞自噬研究。
啥叫細胞自噬呢?
這玩意兒可真是太厲害了,研究表明,人在熱量攝入不足的情況下,細胞會進行優勝劣汰,健康細胞吞噬壞死細胞,從而達到自我凈化的目的。
細胞自噬幾乎和少林絕學易筋洗髓有的一拼,不同的是,易筋經需要童子功,需要天賦和老爺爺幫助,條件苛刻到近乎沒有人能夠做到,而細胞自噬卻全需要,只要你少吃兩頓飯就可以了。
高原認真說道:“綜上所述,控制胰島素分泌,減少油脂和游離糖份攝入,少吃少餐,控制總體卡路里,就能夠達到健康和長壽的目標。”
“但我也知道,要求大家遠離蛋糕和烤串,真的太難了,看起來我們要對抗的是美食,其實并非如此,我們在對抗的是天性,愛吃是寫在我們基因里的東西,永遠都難以改變。”
“有沒有一種辦法,讓我們既能吃到想吃的美食,又保持身體健康和勻稱呢?”
“從邏輯上來講,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能量守恒,你吃下去多少食物,消耗多少食物,都可以用卡路里精確計算出來,沒有消耗掉的那部分熱量,就是會變成你身上的脂肪。”
“然而經過我們對神豆粉和小紅果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我們用神豆粉替代面粉和米飯,每天用小紅果作為飯后零食的時候,所有人的肌肉和骨骼都增強了,脂肪卻大幅度減少。”
高原一邊說,以便讓導播播放對比圖,昆侖集團員工入職的時候,都留了全身照片,將過去的照片,和食用三個月神豆粉和小紅果之后照片做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所有人都仿佛小了一號。
“我去,這也太神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