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云霄!”
“核動力火箭!?”
“不是吧,居然就這樣輕描淡寫的說出來了?”
“該不會是逗我們玩兒呢吧?核動力哎!火箭哎!”
“高原同學,你能不能不要凡事都這樣淡定?”
當高原宣布核動力火箭的消息時,無數觀眾腦門上布滿黑線,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核動力火箭這五個字都是足以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而高原卻仿佛沒事兒的人一樣,簡簡單單告訴了大家。
“是的,核動力火箭。”高原面對鏡頭,繼續說道:“長征系列常規動力火箭,將從今天開始走下歷史的舞臺,在此,我要向航天集團,向參與長征系列的每一個人,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以后的華夏航天事業,將由強大的核動力系統領銜,無論是宇宙空間站也好,行星殖民基地也罷,都將使用可控聚變作為主要能源。”
高原一邊說,一邊轉身,在身后早已準備好的黑板上,飛快寫寫畫畫。
高原畫了一株科技樹,一項又一項科技,通過枝葉彼此相連,不斷衍生壯大。
“有些觀眾或許會疑惑,我們為什么忽然就擁有了核動力火箭?”高原笑了笑,“要我說呢,這其實一點也不突然,而是一種必然。”
“眾所周知,我們不久前剛剛解決了可控聚變穩定運行的難題,推出了昆侖一號聚變反應堆,在昆侖一號之上,我們對等離子體進行三重約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擁有完美控制聚變能量的技術。”
“大家或許還記得,我們的激光防御武器,昆侖天頂。”
“昆侖天頂是制造等離子體,并且將其發射出去。”
“而昆侖一號,是對等離子體進行嚴格約束。”
“現在我們又推出了昆侖云霄,昆侖云霄的能力,是制造,控制,并且精確釋放等離子體。”
高原手指在黑板上輕點,將昆侖天頂,昆侖一號,以及昆侖云霄全部串聯起來,向觀眾們展示了一條完整的科技研發路線,而無數這樣的科研路線匯集起來,就是所謂的科技樹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高原說道:“當科學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由量變產生質變。”
“人類用幾千年時間,才弄明白蒸汽機的原理,進入了機械時代,而在我們進入機械時代后短短百年,地球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變化的劇烈程度,遠遠超過以往幾千年,幾萬年。”
“這就是發明的力量,科學研究的力量。”
高原侃侃而談,向所有人介紹核動力火箭的研發歷程,但是由于可控聚變技術的保密性質,高原的介紹以理論居多,并不會涉及具體細節。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有太多公式和數據參雜其中,大家反而就聽不懂了,還是這樣好,即滿足大家的求知**,又不會泄漏核心機密。
一場朦朦朧朧的技術介紹結束后,所有人都得到了滿足,除了那些西方科學家。
高原說的輕松,然而可控聚變轉換為核動力火箭,真就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能夠吧。
早在公元1933年,可控聚變原理就已經被科學界提出,全球學者研究這項技術,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目前為止,大家總算弄懂了聚變反應堆該怎么搞,至于聚變火箭,還只存在于科學家們的想象之中,研究進度不超過百分之五。
當高原說,自己通過聚變反應堆技術,反推聚變火箭技術的時候,科學家們幾乎全都瘋了,隨便一推,就把核動力火箭造出來了?這還有沒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