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也要聽現場指揮命令,故而也就沒必要搞什么發射按鈕,那東西和大廈剪彩屬于一個性質,都是樣子貨。
轟~
當昆侖云霄開始從尾部噴射出湛藍色光芒,觀眾們頓時就明白,高原為什么要躲開發射場地一百多公里距離。
這氣勢,這光芒,這烈焰沖天的場面,簡直比維蘇威火山爆發還恐怖!
太他喵的危險了,高原這種身份,就算他想近距離觀看,國家隊也不會允許。
剎那間,整片大地都被藍色烈焰覆蓋,這可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聚變發動機噴射的等離子體!
如果你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話,就會明白這東西產生的推力如何瘋狂,只不過地球引擎是向太空噴射,推動地球前進,而昆侖云霄是向地面噴射,推動自己升空罷了。
盡管體積和能量指數天差地別,但昆侖云霄所用的聚變引擎,而流浪地球的重聚變地球引擎,原理上都是差不多了。
眾所周知,理論上元素周期表在鐵之前的元素,都可以聚變,只不過聚變難度高的不像話,怎么看都像天方夜譚罷了,就連系統給高原的聚變方案,也只是用氫和氦。
但劉慈欣通過計算發現,如果用氫和氦的話,根本不足以將地球推出太陽系,于是設定了燒巖石,用巖石里的硅和氧轉化為鐵,再用聚變能量,將鐵等離子體噴射出去的構想,但在現實中,重聚變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昆侖云霄一往無前,裹挾著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迅速消失在攝像機鏡頭中,成為雷達屏幕上的一個白色光點。
加速!
加速!
繼續加速!
昆侖云霄向瘋了一樣,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向遙遠而未知的神奇宇宙中,一頭扎了過去,速度越來越快。
“竟然不是分級火箭,而是一個整體!?”
“核動力火箭搞分級,怎么搞?把聚變艙扔掉?”
“按照慣例,火箭一旦脫離大氣層,不就應該因為燃料耗盡而墜落嗎?”
“開玩笑,核聚變燃料不燒個幾年時間,怎么可能耗盡?”
觀眾們利用彈幕,興致勃勃討論。
昆侖云霄作為人類第一部核動力火箭,其原理和性能,都和過去的火箭絕然不同,大多數人現在還無法理解聚變火箭的強大能力。
高原見昆侖云霄已經進入太空,滿意的點了點頭,舉起五根手指頭說道:“五天!”
“NASA的先鋒10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從地球到達木星的航天器,它于1972年3月3日發射,1973年12月3日到達,共計飛行了640天。”
“還有同樣來自NASA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它于2011年8月6日發射,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耗時1795天。”
“由此不難看出,我們想從地球抵達木星,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地球和木星之間的最短距離億公里,最遠達到了7.78+1.5億公里。”
“但是隨著昆侖云霄橫空出世,這一切終將成為歷史。”
“昆侖云霄將以光速的百分之五飛行,連帶加速和減速,從地球進入木星軌道,只需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