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人吞了口口水:“我近來讀書,前兩日正讀到漢武帝的趙婕妤,公主飽讀詩書,一定知道趙婕妤吧?”
趙盈側目看她,緘默不語。
孫貴人突然就笑了起來:“我倒覺得,趙氏也不虧的。”
趙盈瞇了眼:“怎么說?”
“趙氏出身算不得好,父親因罪被處以宮刑,做了宦官,當了中黃門,這樣的出身卻因美色而進于御前,冊封婕妤,史書所載,皆有趙氏姿色甚佳,頗受武帝寵愛。
一直到她生下昭帝,進為夫人。
你說她不算幸運嗎?
武帝時期著名的巫蠱之禍后,武帝久不立儲。
彼時燕王劉旦上書請回長安,惹得武帝大怒,不但殺了燕王使者,還削了燕王封國三縣。
廣陵王劉胥就不必說,自是行為從無法度之人,本就不堪承繼大統。
可那位昌邑王劉髆呢?”
劉髆乃是李夫人所生,在衛氏自殺,漢武帝駕崩之后,配祭漢武帝宗廟,做了武帝名義上被認可的正妻皇后的,便正是這位受寵極重的李夫人,即便是在昭帝御極之后,也未以他生母趙氏配祭武帝宗廟,而是將李夫人追加尊號孝武皇后。
然則世事無常罷了。
李廣利與劉屈氂為劉髆謀奪太子位,事敗后一投匈奴,一被腰斬,這位曾經最受矚目,也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昌邑王殿下,便就這樣,于史書記載中,或死于后元元年正月,甚至比漢武帝駕崩還要早上一年,亦或是死于后元二年,可無論何種記載,曾經那樣受寵的昌邑王劉髆,分封王爵在位的十一年間,竟從無自昌邑至長安的來朝記載,實在令人唏噓。
趙盈沉默著,始終冷漠的看著孫貴人。
孫貴人反倒放松下來:“有昌邑王這樣的兄長,昭帝都能承繼大統,順理成章當上太子,趙氏的命,怎么不算好?
她是被漢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沒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廟不錯,可追封太后,卻沒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兒。
生前受武帝恩寵,死后昭帝追尊。
我倒覺得,她早去了,也沒什么不好。”
昔年漢昭帝八歲登基,后經內亂政變,雖平內亂,朝政大權至此也幾乎被權臣霍光一手包攬,連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
駕崩的時候,都不過二十一歲。
趙氏若是活到那個時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凈。
李廣利與劉屈氂為劉髆謀奪太子位,事敗后一投匈奴,一被腰斬,這位曾經最受矚目,也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昌邑王殿下,便就這樣,于史書記載中,或死于后元元年正月,甚至比漢武帝駕崩還要早上一年,亦或是死于后元二年,可無論何種記載,曾經那樣受寵的昌邑王劉髆,分封王爵在位的十一年間,竟從無自昌邑至長安的來朝記載,實在令人唏噓。
趙盈沉默著,始終冷漠的看著孫貴人。
孫貴人反倒放松下來:“有昌邑王這樣的兄長,昭帝都能承繼大統,順理成章當上太子,趙氏的命,怎么不算好?
她是被漢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沒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廟不錯,可追封太后,卻沒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兒。
生前受武帝恩寵,死后昭帝追尊。
我倒覺得,她早去了,也沒什么不好。”
昔年漢昭帝八歲登基,后經內亂政變,雖平內亂,朝政大權至此也幾乎被權臣霍光一手包攬,連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
駕崩的時候,都不過二十一歲。
趙氏若是活到那個時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凈。
孫貴人反倒放松下來:“有昌邑王這樣的兄長,昭帝都能承繼大統,順理成章當上太子,趙氏的命,怎么不算好?
她是被漢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沒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廟不錯,可追封太后,卻沒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兒。
生前受武帝恩寵,死后昭帝追尊。
我倒覺得,她早去了,也沒什么不好。”
昔年漢昭帝八歲登基,后經內亂政變,雖平內亂,朝政大權至此也幾乎被權臣霍光一手包攬,連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
駕崩的時候,都不過二十一歲。
趙氏若是活到那個時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