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農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用的好了,只能賺個五六百元,如果遇到水災和風災等自然災害,弄不好還會賠錢。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出打工隨隨便便一個月就是三五千元,外出打工一個月所掙的錢,比種上10多畝地所掙的錢只多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有些勞動力和勤勞的男人,只要家庭狀態允許,都會外出打工。
而在農用耕地上種植林木也是土地變現了一個很好的手段,最簡單的就是種植楊樹,只要種好之后,每年的工作量很小,只需要到時候修剪一下樹枝樹杈就可以了。
10年之后,楊樹長大,把楊樹賣了所賺的錢,比種10年土地所賺的錢只多不少。
這是農民所算的經濟賬。
這也是我們西林市農業領域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柳浩天說完之后,常務副市長黃少龍笑著說道:“柳市長,你所說的問題大家都看得見,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柳浩天沉聲說道:“我經過認真的調研,我發現,在我們西林市的西部區域,農民的收入偏低,外出打工的農民很多,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很多,而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最好的辦法是想辦法把那些外出的勞動力再吸引回來,想辦法讓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現象。
在我們華夏,家庭觀念是很重的,如果不是生存所迫,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去外面打工。
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想方設法的為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創造一個工作機會呢。
所以,經過大量的調研之后,我這里拿出了一個暫時性的規劃方案,我打算在西林市西部區域,打造一座以機械制造為核心的產業新城。
因為機械制造類產業對勞動力還是比較依靠的,能夠在吸收很大的勞動力資源。
而且,對我們西林市來說,作為戰略能源基地的物流中轉中心,我們擁有極大的發展機械制造類的優勢。
原因有兩個,第一,隨著戰略能源基地項目的發展,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基本面的持續向好,不管是在工業領域還是在農業領域,對于機械制造產品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對于智能化機械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隨著戰略能源基地項目的不斷拓展,這個項目本身對于機械制造類的產品的消耗也越來越大,尤其是隨著那么多的光伏發電企業不斷的在我們西二省落地,對于機械制造類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的很多產品主要是從其他省份來跨省運輸購買。
如果能夠在我們西林市進行生產,那么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能增加銷量,提高利潤。
第二,現在鋼鐵產能過剩,但是機械制造類的產能,尤其是高精尖的機械制造類產能卻并不是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