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言論一說出來,讓劉冬菊那是既意外又吃驚。
意外的是,她真的想不到劉星能說出這樣大道理的話來,而且讓人聽著很舒服,猶如醍醐灌頂。
吃驚的,為什么劉星今天說的每一句話,都句句珠璣,讓他受益匪淺。
眼見劉星平靜的看著她,劉冬菊尷尬的笑了一聲:“你不必勸我了,我已經想通了,更加不會去怪你姐夫,只是現在問題是,我有錢都買不到鍋碗瓢盆啊!”
“供銷社不賣給你?”劉星想起了之前在供銷社看到的一幕,不由手了皺眉頭。
這個供銷社,看來還真的是他記憶中的那樣,在八十年代是大爺中的大爺啊!
“不是不賣,而是去供銷社買東西,比如炒菜用的鐵鍋,必須要有鐵鍋票,要買油的話,必須要有油票,哪怕就是買一盒火柴,都要火柴票。”劉冬菊輕嘆一聲:“要是沒有這些票據作為購買的憑證,你有錢供銷社都不會賣給你。”
“這樣啊!”劉星一愣,接著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他就說父母為什么沒有給瓜子買鞋子穿,原來不是沒錢,畢竟一兩塊錢還是能找出來的,問題就出在這票據上,因為在農村很少有鞋票發下來,就算是有,那也是那些有關系的拿去了。
這可不是在詆毀誰。
而是說的事實。
畢竟分田到戶的才一年的時間不到。
因為模式跟制度的問題,好多票據都不分派到農村了。
這就造成了現在這種畸形的現狀,農民有錢買不到想要的東西。
這可不是什么物質短缺造成的,因為記憶中的八二年,百姓的生活條件都好了起來,有些先富裕起來的人,甚至都買起了電視機。
有些城里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于是就在農村倒賣起來了票據,起初上面的領導還管一管,但到了后來,供銷社的相關人員跟這些票販子勾結在一起,那可就管不了了。
因為這些供銷社背后可都是國營企業在撐腰。
不過這種畸形的產業鏈,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
而供銷社因為服務態度惡劣,也很快倒臺破產了,之后就是各種小商店如雨后春筍的冒了出來,徹底的將供銷社給扼殺在時代變遷的潮流中。
想到這,劉星輕嘆一聲回過了神:“姐,要不這樣,你今天跟我回娘家,至于你在老屋村的家,咱暫時不管。”
“那哪行,你姐夫整天在忙著干農活,要是沒人做飯,那是會餓出病來的。”劉冬菊連否決了劉星的提議。
“放心,姐夫餓不死的,他哪次不是沒吃飯就跑到咱們家來了,一點客氣都不講。”劉星笑了笑:“而且我要你回娘家是有用意的,畢竟咱爸是村里面的組長,憑借這關系要些票來,應該不是難事。”
“這倒是不錯。”劉冬菊贊同的點頭。
“那咱們這就回家?”劉星說道。
“嗯。”劉冬菊點頭。
不回家她還能怎么辦呢,反正他在老屋村的那個家是不想回去了,看著就糟心。
“走!”劉星牽著黑犢子就朝右邊的街道走去。
————————
謝謝大家投的推薦票。
謝謝看了7年網說咋看不膩呢的五百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