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苑郊區。
騎著自行車的劉星,一路往北走。
很快就找到了挑夫口中所謂的‘黑市’。
說是黑市,還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的集會聚集之地。
在這聚集之地,有賣菜的,有賣肉的,有賣五金交電、還有賣木匠、泥水匠等等手藝人工具的,也有賣鍋碗瓢盆的,更有賣油鹽醬醋等日用品的,種類之多,數量之繁,那是看的他眼花繚亂。
不過劉星雖然是第一次來這黑市,但也不至于震驚,甚至連一點驚訝都沒有,因為他可是幾十年后重生而來的人,這樣的熱鬧早就司空見慣了,對于黑市賣的東西,也是早就見怪不怪。
在劉星的記憶中,黑市這塊位置,好像后來成為了郊區的一個菜市場,不!先是一個集市,集市大了,人多了之后,就變成了菜市場。
只不過他家離這菜市場有些遠,很少來這里而已。
眼見黑市的街道上人流如織,吆喝聲不絕于耳,當下連忙將自行車停好,在上了鎖之后,就朝賣鍋碗瓢盆的地方走去。
沿途中所見的買賣,均都不用票據,只有有錢就行。
這讓劉星很高興,也很欣慰。
他甚至都感覺到了這里面的商機。
更加感覺到了這黑市就是以后整垮供銷社的星星之火。
而且細心的他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整個黑市的物價很低廉。
比供銷社絕對沒有貴,有些物品甚至很便宜。
就拿布鞋來說,在供銷社要鞋票才能購買,而且大部分都在三塊錢一雙。
而黑市的一些地攤上,居然只要一塊八。
沒錯,是一塊八。
而且種類還有幾十種。
但遺憾的是。
沒有小孩穿的鞋子。
一雙都沒有。
而且這些布鞋的尺寸都在四十碼左右。
劉星知道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是買鞋子的商販怕尺寸太雜買不掉,所以在進貨的時候就選擇了大眾化的尺寸。
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這黑市現在還沒有得到上級有關領導的認可,這賣東西是干一天算一天的買賣,所以好多都是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
而且劉星還發現了一個很不好的現象。
那就是這黑市不良青年很多。
在黑市的街道上那是囂張的很。
這不,就在思緒間,一個賣雞蛋的大媽,就被兩個魁梧青年追著跑出了黑市,看情況,只怕是沒有交地攤費,也可以說是保護費。
畢竟這黑市現在是無主之物。
有能力的自然可以恰這一口軟飯。
不過劉星知道,其實有收地攤費的不良青年是好事。
至少他們能維持黑市的治安,要不然亂糟糟的要是出現了亂子,那最后倒霉的還是賣貨的商販。
前方的空地上,傳來了鍋碗瓢盆的吆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