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大財團這個時候加大對港島方面的投資,極有可能是看中了你們國家內陸城市的消費能力。”頓了頓,彼得有補充了一句。
“看中了又怎么樣,反正我們是不會跟杜邦大財團做生意的,更加不會有任何商貿上的來往。”趙明義正言辭的說道。
“你錯了,只要控制了港島這座面向全世界的天然港口,杜邦大財團根本就不需要跟你們做生意,就能大把大把的賺錢,更加能遏制你們的經濟發展。”彼得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不可能吧?”趙明有些不相信。
“怎么不可能。”彼得還沒有開口,劉星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這么跟你說吧!咱們國家的消費能力是因為人口眾多的因素而決定的,雖然刺激內需能在短時間內將積壓的庫存商品給消化掉,但你不要忘記了,一個沒有外貿出口的國家,那遲早有一天會玩完的。”
這話可不是在胡說八道,而是有依據的。
從六十年代開始,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就不斷向前推進,世界的分工也是越來越細,聰明的國家會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展某些領域,并不是所有東西都是由自己生產。
通過全球的參與分工,可以大大提高一個國家的生產效率,同時也可以借助全球的資源來發展國內的經濟,所以目前出口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必不可少的經濟發展動力。
而且很多發達國家的發展基本都是建立在出口業務上,也正是因為立足于全球的市場,所以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出色,居民生活水平也高。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出口的,如果說一個國家發展全靠內需,一點都不出口,那就是閉關鎖國。
這不僅是讓國家GDP減少,經濟發展緩慢,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會跟時間信息以及技術產生隔閡,最終導致國力跟其它國家差距越來越遠。
內需和出口都是刺激經濟發展的兩個動力,在即將全球化的今天是缺一不可。
而穩定和出口是相輔相成的,穩定是出口中的重要前提,只有一個國家保持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才能夠創造出安全的生產環境,這樣才能安心地抓生產。
同時,一個國家通過出口產品可以創造更多的外匯,這些外匯又可以換來國內發展所需的技術,設備,生產,生活用品等各種東西,通過進口先進的東西,促進國內發展。
國內的發展可以讓大家的收入提升,提高國民生活水平,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社會地位。
總而言之,沒有對外貿易,國力就會落后,落后就會挨打。
“而港島,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就是你們國家外貿出口的門戶。”彼得又補充了一句。
這話一出,不但趙明明白了,就連霍老也想通了杜邦大財團加大對港島的投資到底想干嘛。
他老人家在回過神來后,那是擔心的不行:“要是這個杜邦大財團的目的真的是想扼住我們國家出口的門戶,那讓鈀菲特過來又什么用?”
“這個您得問他。”
彼得指了指劉星,眼眸中也有著疑惑。
畢竟讓鈀菲特一個人去對抗整個杜邦大財團,這怎么看都有些不現實。
“這個暫時別問,問了我也不會說。”劉星一臉的揶揄。
“你小子。”霍老直搖頭。
趙明跟彼得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但他們都沒有多問,畢竟劉星要是想說,那只怕早就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