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就跟著吧,這一鐘一鑼,還特別過分!
小青銅鐘哪也不去,就喜歡坐她頭上,然后那個一肚子壞水的銅鑼,就飛到她的正前方,把自己油光锃亮的一面朝著她——強迫她看到自己戴著青銅帽的蠢樣!
袁婉瑩氣壞了,抓住小青銅鐘就是一通亂彈,然后這個欺軟怕硬的小東西,直接就縮小了十倍,變成了鈴鐺大小,被她系在腰上,正好壓裙。
小銅鑼沒等她動手,主動縮小本體,看上去,倒像是一只小巧玲瓏的銅鏡。
袁婉瑩把小舟放到了書桌上,權當鎮紙,文鹽見狀,感慨了一句:“本門的術法,據說十分強悍,若是功夫到家,哪里還用什么木雕法舟,只要帶了紙筆,隨手一畫,就是一只法舟!”
文鹽見袁婉瑩沒有什么要問的了,一邊感慨,一邊向外走去。
袁婉瑩百無聊賴地坐在椅子上,兩條小腿懸在半空,一前一后地踢著腳,算了,這么無聊,不如來寫大字。
如果一張解決不了無聊,那就寫十張。
在地球上練了十年的毛筆字,拿筆的姿勢早已經深入骨髓,袁婉瑩拿起筆,腰背挺直,全神貫注,一筆寫下后,就再也停不住了,先是一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然后是一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接一首,完全停不下來,這些詩,實在是太熟悉了,熟悉的就像是刻在了袁婉瑩的骨子里一樣。
袁婉瑩一口氣寫了十幾首,才停下了筆,這十幾首每一首都膾炙人口,又十分正能量。
沒辦法,當初,她在地球剛開始練字的時候,和現在差不多大,雖然會背很多唐詩宋詞,落到筆下的時候,袁老爺子就只準她寫這些簡單又正面的詩詞。
用袁老爺子的話來說,練字就是練心,她年紀小,不能被帶歪了。
所以什么悔教夫婿覓封侯,什么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想都不要想。
便是李后主那等婉約派的大詞家,負面的情緒太多,什么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之類的,也是決不會出現在她的字貼里的。
所以,一鋪開白紙,拿起毛筆,袁婉瑩想都不想的,就是在地球兒時開始,練的最熟的十幾首詩詞。
對于現在的她來說,卻是恰到好處。
她寫字的時候過于投入,完全沒有注意到,原本掛在腰間的小小鈴鐺一樣的青銅鐘,不知道何時從她的腰間溜了下來,被她隨手放在妝臺上的,青銅鏡一樣的小銅鑼,也靜悄悄的飛起。
然后,當兩個小東西,撞到一起,立刻開啟了狂亂麗舞模式。
等袁婉瑩寫完幾張大字,一抬頭,便看到小青銅鐘瘋狂地扭動著自己的鐘身。
這小玩意兒明明是金屬材質,卻柔韌至極,就像是練了幾十年瑜伽!
鐘身中間部分凹進去一圈,上身搖擺,下身仿佛裙擺一樣瘋狂旋轉,像極了一個正在表演舞劇**部分的芭蕾舞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