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老也不是給自己做,而是捐贈給一中的校服。
靳老已經跟一中那邊聯系好了,要贈一千二百套,而一中的初中部和高中部加起來,總共六百人不到,這樣的話,每個學生可以分到兩套校服,剛好可以換著穿。
這個年代,在讀書的人也不是家家有錢,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家里供一個孩子讀書已經負擔重了,如果弟弟妹妹多的,又要養活又要相繼上學的,日子就艱難了。
對于那些中午飯都舍不得去食堂,而是啃從家里帶來的粗糧餅的同學來說,這無疑是件天大的喜事,以后不用再穿著補丁衣服在同學們面前晃悠了。
這對于學校來說,也是一樁好事,解決了他們的一大難題,本來校服的事就是因為一些家長無力負擔,一直統一不起來,如今倒是好了。
以后全校穿校服站操場做體操都會整齊劃一,做個團體活動也有自己統一的服裝了。
看著就讓人心里暢快,而且同學們統一服裝后,家境好的也炫耀不起來,家境不好的也不用擔心同學們的眼光,反正大家穿的都一樣。
以后不管家境如何的同學,都能把心思集中到學習上,這簡直就是天大一件好事。
因為有了校長的指示,一天之內就集齊了校服所需要的各個尺寸的數量。
至于款式,小團子這邊畫出十多種款式,由著明校長挑。
不過,明校長卻是征求了小團子的意見,挑了一套藍白相間的運動服,女生也不用裙子,跟男生一樣的運動服,再是繡上一中的校名,看著就像藍天白云一樣招人喜歡又青春洋溢。
可以預見,校服出來一定受所有人的喜歡,因為就連小團子自己在看了后也心生喜歡。
這可是剔除了前世各校園論壇,學生們吐槽各種校服的槽點后留下的精華,小團子有信心那些哥哥姐姐們會喜歡。
至于價錢方面,何香云給老爺子打了個八折,但一千二百套校服總共也合計九千六百塊,服裝廠還是有賺頭的。
是按照十塊錢一套來賣。
因為用料好,面料厚實還透氣,而且摸上去很舒適,自然成本在同類校服中也就偏高,當時何香云就把小團子設計的校服統統對比著面料,列出了報價單,最便宜的賣五塊一套,但老爺子眼睛都不眨的選了最貴的。
錢還是當場付的。
這樣一來,等于安家的服裝廠在開業的第一天就迎來了開門紅,工人們都高興壞了,一個個的干勁十足。
何香云這幾天也天天在服裝廠轉,她和楊荷都負責指導工人,如果哪里不懂的。
他們也好立即問,再有王大監督質量,任何成品的衣服都要經過他的眼睛。
這也保證了衣服的質量,何香云強調過,服裝廠才開起來,不求飛,但求穩,而質量就是穩的先決條件,也是服裝廠能否走遠的基石。
上面重視,下面的工人自然不敢馬虎,連線頭都盡量做到至善至美。
除了最初他們慢一些,后面就越來越快了。
一千二百套衣服如果平分到每個人頭上,那就是等于每個人要完成六十套。
但何香云不是這樣。
她根據工人們目前的速度調整,每人每天能完成十套校服,今天的量就算完成,月底穩拿三十五塊的工資。
但如果連續三天都完不成任務,那工資就會根據這個工人的效率扣除一些。
當然,也有針對手腳麻利的工人的獎勵制度。
比如他能夠又快又好的超出十套以外,比如那個年輕的男孩子。
他第一天做的量就是所有人中最多的,足足做出二十一套,扣除基本的任務量,他比平均量還超出了十一套,何香云承諾每一套都給他兩毛的獎勵,這樣一天下來,他今天就比別人多掙兩塊兩毛錢。
大大鼓舞了人心。
前邊有甜頭,誰也不會偷懶。
當然,這還是目前,如果到后面他們的動作練出來后,速度還會提,那任務量每天也不會單單的是十套,會更多。
這些,何香云都有言在先,但總之不會讓工人們吃虧。
后面的,何香云聽了靳逸的建議,會把活計更細化,比如專門有裁剪的,不像現在裁剪和縫紉一體,這樣會影響整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