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是在研讀李御史家中的兵書時想到這點的。”趙榮答道:“李御史的父親久居西北,曾經仔細了解過西夏賊軍的內部情況,在書中提到西夏賊軍是兵農一體,士卒閑時未農耕作放牧,戰時為兵上陣作戰,所以晚輩當時就想到,我們大宋軍隊如果是在春秋之際大舉用兵,西夏蠻夷被迫集結兵力應戰,那他們春耕秋收必然會受到巨大影響,如此反復不需數年,西夏國內必然是田地荒蕪,糧食歉收,國力大減,我大宋再想消滅這個跳梁小丑,收回西北失地,必然可以容易數倍。”
童貫不說話了,臉上的表情也是陰晴不定,趙榮雖然很清楚自己的策略絕對不是紙上談兵,可是看到童貫這一表情,趙榮的心中還是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也還好,過了許久后,童貫終于開口時,竟然先嘆了一口氣,惋惜道:“可惜啊可惜,如果老夫早幾年聽到這一策略就好了,若是老夫早些能夠注意到黨項狗賊的糧產問題,或許現在我們大宋的軍隊已經飲馬興州(銀川)城下了。”
“太尉過獎。”趙榮趕緊謙虛,說道:“晚輩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具體這一策略是否實用,晚輩也不敢斷言。”
“休要謙虛。”童貫搖頭,說道:“其實老夫也早就留意到了黨項狗賊的兵農一體問題,這些年來老夫主持西北兵事,故意讓西北的兵事不歇,也是想讓黨項狗賊兵疲民乏,國力耗空,只是老夫忘了注意黨項狗賊的農耕秋收問題,沒有選擇在春秋兩季大舉用兵,逼迫黨項狗賊放棄春耕秋收,這才白白耗費了許多時間。”
搖頭說罷,童貫又對趙榮說道:“你的對西北戰事的看法心得很有見地,是個可造之材,但也不能驕傲,以后要多多學習軍務,然后才能為國效力,為老夫分憂。”
“多謝太尉指點,晚輩一定銘記在心。”趙榮趕緊行禮答應,又小心翼翼的問道:“太尉,上次你曾經說過,如果邊疆有事,你要放晚輩去邊疆歷練歷練……。”
“老夫沒忘。”童貫一笑,說道:“上次對你說這話,一是你還沒入仕,二是確實沒機會,不過你的運氣不錯,現在正好有一個機會,可以把你放出去歷練歷練。”
“敢問太尉,是什么機會?”趙榮趕緊問道。
“這段時間,黨項胡狗又跳得特別厲害,老夫打算在邊疆發起一次大的戰事,教訓一下那幫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黨項胡狗。”童貫微笑問道:“怎么樣?有沒有膽量到軍前效力,博一個蔭妻封子,封侯賜爵?”
“晚輩當然敢。”趙榮一口答應,又趕緊補充道:“不過太尉,晚輩不會武藝,無法上陣殺敵,即便到了前線效力,也很難為國建功,為太尉你分憂啊?”
“誰叫你去上陣殺敵了?”童貫笑笑,說道:“就你這點小身板,就算有膽量上陣殺敵,老夫還得擔心你上了前線白白送命,連累到軍心士氣。”
“那太尉想讓晚輩去前線做什么?”趙榮趕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