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了元,云游天下,接得四方云衲,得聞大相國寺有佛顯化,特來一見。今日一見端王,果然心中有慧根,胸中有凈土,今日三碗美酒卻是大大不夠,還需三碗東坡肉佐之……”
這時候,身后的狗腿子很貼心的小聲道:“殿下,這和尚乃是江西的得道高僧,與蘇學士是至交好友。”
狗腿子知道端王欣賞蘇軾,這個冬天問了好幾次,他自然記在心里。
既然欣賞蘇學士,那么這位了元禪師,大概也能入得殿下的眼。
嗯?!趙佶腦海里迅速地蹦出個名字。
原來是他,佛印禪師!怎么叫起了“了元”?
趙佶自然不知道,直到等其圓寂,朝廷方才賜號“佛印”,佛印之名這才傳了千年。
其實,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叫佛印,而且后世之人也都只以為他叫佛印。
趙佶不明所以,但是看到一個正面的歷史人物,心情大好:“哈哈,了元禪師請落座,酒肉管夠!”
“那貧僧今日便不客氣了,可惜蘇學士人老腿腳慢,錯過今日盛會。可惜,可嘆!”
這大和尚大氣地坐下后,周圍人這才笑著打起了招呼。
“了元禪師”絡繹不絕,顯然都認識這位酒肉和尚。
夜宴開始,也沒有人再坐到前面來,尚缺兩人。
趙佶想了想,將段譽和函谷八友中的老三茍讀叫了過來。
宴會開始。
詩詞歌賦、美食美酒美人,縱情于聲色。
直到子夜,眾人這才告辭而去。
黃裳冰封的心倒是稍稍有些融化,經過這場宴會,他看得出來,端王真的對自己無比的看重,視為股肱之臣。
只是他不明白,這修書,究竟對端王有什么作用?
儒家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次才是立功。
只是,這應該是不得志的文人心酸排的名。
寒窗苦讀一輩子,都想東華門外唱名,都想建功立業,誰?想在深山老林里寂寞一輩子,著書立言,孤獨終老。
只有在朝堂不得志,這才退而求其次罷了。
“了元禪師,留步!”
趙佶叫住了這位行禮后便要離去的大和尚。
“殿下,貧僧醉了!”
“大師乃得道高僧,胸中佛法萬千,這點酒醉不倒。剛剛宴席上本王說了大圖書館,編撰大道藏之事,本王請禪師整理天下佛經,配合黃學士,不知大師意下如何?”
“整理天下佛經?佛經少林寺最全,殿下能將少林寺藏經閣搬來東京么?”了元打了個酒嗝。
“如果需要,也不無不可!”
“哈哈……”了元一陣大笑之后,說道:“東坡居士不日便要回來,那貧僧這些時日便配合黃學士整理典籍……嗝……”
趙佶心心念念的大圖書館計劃,終于啟動了。
館長黃裳,友情協助佛印,助手茍讀,以及集賢院、文淵閣、龍圖閣等調來的飽學之士三十余人,助手多達百人。
轟轟烈烈的大道藏編撰工作,很快啟動。
趙佶開啟了這項對整個道宋影響深遠的編書計劃之后,終于放下了手里的其他工作,領著函谷八友朝擂鼓山而去……
(求票票,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