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本為遼東一撮爾小國,趁三國亂世、五胡亂華、南北并立,一點點蠶食華夏故地,至如今,竟爾成長為遼東一霸!
“且其國狼子野心不息,便是大隋立國,中原強盛之后,仍然居高臨下,窺視中原,對土地的**堪稱無窮無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天朝沃土,豈容宵小窺視?任何一位有遠見的君王,都必然征伐高句麗,不滅此國,不得安寢!”
“石之軒說動楊廣征伐高句麗,本沒有罪。罪在他與楊廣操之過急,戰略失誤。罪在楊廣好大喜功,居然要求前線大小戰事,都務必聽他旨意行事……簡直荒謬!”
“還罪在后方門閥大拖后腿,罪在楊玄感趁楊廣東征之時,起兵造反,致使后院起火,二次東征無疾而終……”
“說多了你們也不明白,征高句麗不是罪,甚至是未來后繼者必須要完成的大業。敗了,才是罪!”
“普天之下,論軍事謀略、縱橫之道,我趙佶卻是無比佩服邪王!”
四大圣僧心中微沉,此人竟然與那邪王是一路人。
莫非,蜀中變故,乃邪王布局而為?
不對……石之軒不可能說動宋缺……此子不能留,若是不能降服,今后必成后患……
道理講不了,那就只能用拳頭了。
遠處,“萎和善”侯希白則聽得熱血沸騰,緊握雙拳,一臉激動,幾乎熱淚盈眶。
他萬萬沒有料到,趙佶這個魔頭,居然是他師父的知己。
開玩笑,未來老丈人,我趙佶不挺他挺誰?
‘好……說得好啊!這群老禿驢,呵tui……恨不得尿他們一臉!’
石青璇亦是陷入沉思,軍國大事她不懂,歷來說起三征高句麗,都是楊廣之罪、石之軒之罪,但其他人沒有罪嗎?
或許也有吧!
正道、魔道、門閥、江湖,哪個真正的為天下黎民百姓著想過呢!不都是為了一己之私嗎?
四大圣僧對于趙佶的反駁絲毫不放在心上,他們無需弄清楚攻打高句麗有什么大局觀,也不需要判斷三征高句麗失敗的原因。
敗了就是敗了,他們只看結果。
如今這天下,名不聊生,亂世將出,這就是石之軒的罪孽!
至于細數其罪,何其之多。
“石之軒殺戮成性,濫殺無辜,江湖上……”
“說什么江湖?江湖殺戮就不要拿來糊弄人了,死了活該!”
“石之軒害死碧秀心……”
“但石之軒也瘋了,他們女兒都有了,不需要你們來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