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寶軒轅圣陵,取得九州氣運的關鍵性一鼎一鏡,趙佶沒有了其它謀劃,那些不太重要的寶物實在沒有謀劃入手的**,純屬浪費時間。
出了圣陵,封了墓道,便準備回大宋,謀取九州。
“鄭八姑,我即將帶顧炎武南下嶺南,起兵討伐妖清,交給你個任務,如何?”
趙佶不準備帶鄭八姑回去的,嶺南大宋多得是高手,不缺少鄭八姑這樣的戰力。
但在中原,在妖清腹地,蜀山的勢力范圍內,有鄭八姑這樣的散仙魔種存在,足可以當一顆重要棋子來用。
她可是蜀山世界土著,蜀山那些善于推算的高人,也難推算到她的頭上。
即便推算到了,此時因為九州龍脈激活,天機已亂,又能推算到什么。
而且,鄭八姑的悟性、實力,也都尚可。
是一顆不可多得的魔種。
“今日得見軒轅圣皇真靈,明悟修行人該走的路。鄭八姑悟了!前輩但有吩咐,八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今時今地,鄭八姑服了,心服口服。當日得趙佶一顆龍元恢復了肉身,只是一場交易,現如今,才是真的產生了一種要為九州謀萬事之基業的人生目標。
她的人生規劃,得到了升華!
“不要反抗,我給你一點造化!”
趙佶伸出手指,朝著她的眉心一點,一道神念灌輸而入,隨之說道:“這是一部我參與所著的《道經》,以你的悟性,足可保你凝聚純陽金丹,入得天仙。天有三十三重,丹有三色:金光耀世,紫光氤氳,無色萬千。希望你能悟大道,待我大宋南來,成為助力……至于任務,時機到了,你自然知曉!”
感受著那《道經》,鄭八姑瞳孔都為之收縮:“前輩,這是玄門正道功法?!”
“前輩大恩,八姑……”
說著,就要大禮參拜,但趙佶卻是已經帶著顧炎武飛遁而去。
鄭八姑遙望那毫無絢爛光華,無形無跡的遁法痕跡,好久這才壓抑住興奮,細細領悟那部《道經》。
《道經》,是無崖子為主,邀大宋道家中人所著的道門修行正法,經過趙佶以氣運頓悟修改之后,這才大成。
首位著作人,可不就是趙佶,相比于逍遙三老,他領悟得更深。
所謂道門,便是證道的門戶,通過修行這些道法,便如穿過門戶進入房中,證得大道。
既然是門,便有正門,有旁門,有魔門。
就像蜀山世界的道統,峨眉、昆侖、武當這種門派,由煉氣筑基開始,凝聚金丹,再由丹中孕育本命元嬰,成就散仙,最后再以元嬰還丹去陰,煉成陽神飛升仙府,成就天仙,若是再積累了無量善功,便是金仙也能成就。
這便是正門。
然而有人得不到符合仙界大道的功法,只機緣巧合尋得修行的只言片語,東鱗西爪之法,苦思窮解,難入正門。或者自身缺陷,譬如草木精靈,或者是鬼道眾生,無法走正路修行,另辟蹊徑,各用別法代替,便是旁門。
正門之中修行,循序漸進,一路坦途,少有劫難,最終大多修成陽神,以天仙之身飛升。有個別悟性、資質、機緣全都極好的,花上千年歲月積累功德,更是以金仙的境界肉身飛升。帝師廣成子便是集大成者,純陽真人,武當派初祖三豐祖師,峨眉派的長眉真人,也都是這樣。
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那般悟性和際遇,只能以天仙的境界陽神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