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斬吳三桂于滇池之畔,夷三族!
大宋神朝,自奪取廣東之后,再次出兵,短短數月之間,克定滇緬,窺視江南,徹底震懾九州!
經此一戰,神尼芬陀以**力才得以庇護一眾玄門中人退出了滇緬之地。
此戰之后,震動的可不僅是凡間王朝,整個修行界都將目光投向了嶺南。一時間,滇緬貴的修行者人人自危。
東海釣鰲磯,一道劍光爆射而至,見煉寶之地無人,又見東海之上烏云密布,頗有臺風將至的模樣,立刻便朝著斗法之地遁去。
東海三仙正與趙佶斗得你來我往,好生兇險,突然感受到玄門劍光呼嘯而至,三人頓時一挑眉,知道有大事發生。
待黃山餐霞大師將滇緬之事說清楚,東海三仙互視一眼,無比凝重。
年輕人不講武德,竟然牽制我等,去取了滇緬,斬殺了平西王吳三桂。
齊漱溟立刻開口道:“走,回蜀中!商議破敵之法!”
“哼,大宋皇帝,你逆天而行,耗子尾汁吧!”苦行頭陀朝著大陣里冷喝一聲。
在任何正道修行者來看,趙佶所領導的大宋神朝都是在逆天而行,因為違背了前輩高人所推算的未來。
阻礙了玄門的發展。
但天道反復,哪有逆順之說。
人都有個利益抉擇,天道亦然,符合天道運轉的便是順,損害天道的便是逆。
大宋,攜帶來無量神朝氣運,提升位面等級,自然便是順。
逆天之說,在趙佶看來實在可笑。
東海三仙回峨眉,趙佶也沒阻止,轉身便去了滇緬。云貴之地多旁門、魔門,雖然攻下,但要徹底平定,卻也需要些手段。
滇云,元江江邊,大熊嶺,苦竹庵。
隨著滅吳三桂的那一戰之后,滇緬之地的玄門修行者幾乎全部離開。
這苦竹庵,卻是被大宋軍隊給包圍了,充作道君皇帝的臨時行宮。
一看那庵,位置在半山腰上,有百十畝平地,滿是竹林。前面竹林盡處,卻是危崖如斬,壁立千仞,下面便是元江。
其他三面都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庵址較高,站在庵前,正望大江,波浪千里,濤聲盈耳,山勢僻險,人跡不到,端的景物雅秀,清曠絕俗。
全庵俱是竹椽竹瓦,進門是一片畝許院子,淺草如茵,奇花雜植。當中是大殿,兩旁各有配殿云房,紙窗竹屋,甚是幽雅。器用設備,無不整潔異常。
此庵的原主人名叫鄭顛仙,謀劃庵前元江江心廣成遺寶已經三十年,都不可得。
之前被芬陀忽悠前去助陣,落敗后便準備拋家棄業跟去蜀中,可惜,她舍不得家當,沒第一時間離開,準備取了寶物再走。
所以,就被尾隨而來的軍隊抓了起來,鎖上了大枷,貼上了封印,神朝氣運鎮壓之下,一身法力盡消,當做妖清俘虜關進了俘虜營。
趙佶站在苦竹庵里,遙望著元江,身后庵中,幾個將造營的師傅和天道院的學子正在商討取寶的方案,而取寶三十年都沒成功的俘虜鄭顛仙也被帶了過來,很順服地跪在了趙佶的身后。
鄭顛仙,也是個妙齡女尼,但雙眉之中卻是有著一抹滄桑。
修仙人,容貌不老,再正常不過。
不過,現在卻是頗為狼狽,滿身污穢,便是被拿去了大枷,也不敢有一絲放肆,跪在了地上,微抬腦袋看著趙佶的背影。
良久,這女尼忍不住開口,求生之念強烈,說道:“道君皇帝,這廣成金船深藏水眼深處,離地千百丈,已被地肺真磁之氣吸住,只有下降,難以上升;藏寶之物,又大又沉,重逾十萬斤。加上地肺真磁之力吸引,足有百萬斤之重。”
“所以,取寶既須法力高強,還得曠日持久,才能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