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普度眾生啊,這有錯嗎?
沒有吧?
這個人應該是入魔太深了,貧僧的佛法不夠精深,沒有能夠感化此人,是貧僧之過啊!
看來我應該早日求取大乘佛法,這樣子依靠大乘佛法說不定能夠感化此人。
玄奘法師想著想著,就將道袍撕碎了,然后將身體的重要部分遮蓋了起來,然后毅然決然的朝著天竺朝圣而去。
王玄策此時根本不想管玄奘法師的事情了。
他一路上都在想,這個任務應該如何去做,應該怎么去做。
他的這個任務實在是太難了,一個人,滅掉一個國家,這談何容易?
大唐不用一兵一卒,想要滅掉天竺,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這太難了啊!
尤其是他是一個文官,雖然有點武力值,但是這一點武力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情況之下,他當然不可能一個人手持菜刀,從北砍刀南,然后再從南砍到北,將整個天竺砍翻吧?
這種事情,哪怕是霸王在世,估計也做不到吧。
王玄策思考了一路,想了無數的辦法,仔細的推敲了無數遍。
所以一路上的王玄策就是一個悶葫蘆,根本就不跟玄奘法師溝通的。
這一直以來,他都在思考辦法,無數的辦法被他否決,推翻,最終他選擇了一個穩妥的辦法。
那就是借兵!
唯有借兵,方能破開此局。
手里沒有兵馬,根本不可能滅掉一個國家的。
想要借兵,必須要有合適的理由。
還要有合適的人選,現在天竺附近,能夠給他提供兵馬的,只有泥婆羅和吐蕃,其他的地方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泥婆羅和天竺接壤的,兩方有利益沖突,這邊的兵馬好借,借兵討好大唐,對于泥婆羅來說是百里無一害的。
但是吐蕃的話,就有點難了,因為吐蕃和天竺之間隔了一個巨大的山脈,兩者并沒有利益沖突,反而是大唐和吐蕃之間這些年摩擦不斷。
想要借兵的話,就有點難了。
不過此時的吐蕃內亂,若是能夠趁此機會,搞定這一切的話,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的機會。
反正兵馬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兵馬,王玄策有自信可以做到這一切。
他早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任務,所以這些日子除了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務之外,還讀了很多的兵書。
兵法理論已經通曉了,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實踐了。
究竟是不是紙上談兵,只能夠來一場戰爭試試水了。
王玄策有那個自信能夠贏,因為他堅信,大唐這么多年的兵法,這些天竺人并不知曉,計謀也很陌生,在這樣子的情況下,他必然可以一擊得逞。
只要能夠贏,不管手段以及過程如何,他所要做的就是一戰定勝負。
此戰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借兵,如果借不到兵,那一切都是妄想。
想到這里,王玄策直接前往了吐蕃,借兵,自然是先去吐蕃借兵,借了吐蕃的兵馬,然后去泥婆羅借兵,兩國之兵加上他所熟悉的兵法,此戰必能一戰破敵!
遠在長安城的那些人自然是不知道天竺的邊境發生的這一切,此時的長安城還是很祥和的,一切都在飛速的發展。
李世民帶著御醫們研究著蝗蟲的藥效,孫思邈也加入其中了,這一切都在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干旱和蝗災并沒有打破長安城的祥和,有著秦珝的糧食,這一場巨大的災難,直接就化為了無形。
李世民此時正在御書房之中,翻看這一本來自西域探子的報告。
這份報告對于李世民來說相當的有吸引力,因為這一份報告上面提到了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