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你找我?”推開局座大人辦公室的大門,我笑嘻嘻地問。
王局是嚴肅的人,不太愛說話。
他今天正一臉威嚴地看著一份公文,并不理睬,也不招呼我坐下。
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辦公室中央,感覺今天的氣氛有些不對勁。
半晌,王局才放下手中的文件:“回來了?”
“王局,我回來了,足足干滿了一個月,算是基本完成局長你交代的任務。”我本打算繼續自吹自擂表一表功,可這個時候,卻突然發現領導的眉頭緊鎖,眼睛里蘊涵這將要爆發的怒火。
心中頓時忐忑,再不敢過多表現。
“哼,對了,在你去牛欄鎮之前,劉溝鄉張長貴精準扶貧的事情是怎么回事,那事是不是你經手的?”
“是我經手的,怎么了?”我想了想,回憶起那次精準扶貧的事情。
那是在一個月以前,我剛到民政局報到,被暫時安排在辦公室打雜。上級下了文件必須在今年之內想盡一切辦法消滅區內貧困人口,使之達到省內平均收入水平。
給困難群眾脫貧的辦法其實也簡單,不外是引進特色種植業。比如種水果、種中藥材,我后來去牛欄鎮干得就是這事。
不過,劉溝鄉的情況比較特殊。
那地方的海拔只有一千三百米,比牛欄鎮要低得多,但地理環境特殊,境內都是風化嚴重寸草不生的山地。因為水土流失嚴重,根本就留不住土壤,已經徹底荒漠化,再搞種植業也沒有可能。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適合人類居住。
于是,上級就將當地困難群眾分解到區各大單位,讓派出人員一對一幫扶,給他們找工作。
我區進經濟發達,工資高工作也不難找,只要給困難群眾找到合適的活兒,哪怕是去工地搬磚,一年脫貧,兩年小康當不在話下。
我當時因為剛到,沒有具體工作,就分到了幫張長貴找工作的任務。
這事也簡單,不就是找活兒干嗎,反正有局長大人出面,一切都安排地妥妥貼貼,我跑腿就是。
去張家,帶人到工作崗位,安排好食宿,齊活。
弄完張長貴的事情,我就去了牛欄鎮,一干就是一月,到今日才回來。
“怎么了,你還問我,人都跑了,說是又回家去種苞谷,再不肯進廠吃苦。你說說,你說說,你是怎么給人安排的。”王局砰地一拍桌子:“今年的精準扶貧工作,別的單位都圓滿完成任務,就我們局拖了全區的后腿。今天區政府大會,民政局被點名批評,都成典型了。”
“人跑了?”我吃了一驚,抓頭:“不可能啊,張長貴的事情我明明安排得很好的。接收他的企業領導聽說是民政的精準扶貧項目,非常熱心。不但免費食宿,一應日常用品都全額報銷,工資也挺高的,他又為什么會跑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