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齊哀公作為一國之君,自然也要比一般的貴族奢華許多,絲綢肯定不在話下。
除此之外,這個夾層里面的絲綢還經過了裁剪,縫制除了一些類似于帷幔的花樣,分成很多層填在兩口棺材之間的夾層之中,堆放起來便像是一朵一朵排列在一起的花簇,只不過受限于春秋時期的印染技術,這些花簇的顏色較為暗沉。
不過絲綢的分量實在有限,顯然不是導致棺材異常沉重的原因。
“再抬出來,繼續開。”
吳良觀察了一番,又道。
眼下還未開啟的棺材只剩下的兩層,外面這一層乃是比椴木更加珍貴的梓木棺材。
這種木材堅韌富有彈性,密度較大不翹不裂,并且耐濕耐腐,蟲菌不易危害,有“千年不朽”之稱。
在古時候,椴木曾被譽為“正統之材”,甚至一度被定為貢木,用于制作優等家俱、舟船,甚至是一些做工優良的軍工配件,民間有人私自砍伐即有殺頭之禍。
至于里面那一層,按照春秋時期的習俗,應該也是梓木棺材。
于是,四人又一同上前合力搬抬。
如今雖然去除了外面這層已經打開的椴木棺材,但四人合力搬臺里面那兩口套娃棺材的時候,依舊感覺十分沉重,照樣費了不少力氣。
結果搬出來打開外層的這個梓木棺材一看,吳良就明白了原因。
原來。
這兩層棺木夾層之間依舊只是填充了一些沒什么分量的絲綢。
不過最里面的那個通常用來入殮墓主人尸首的棺材根本就不是預想中的梓木棺材,而是一口完全使用青銅材質鑄造而成的金屬棺材……
這口青銅棺材雖然比正常棺材的尺寸略小了一些,但一看就是真材實料的東西,敲上去聲音很是沉悶。
除此之外,棺材的表面還鑄造出了許多富麗堂皇的花紋,整體主要以蟠龍紋與云氣紋為主,棱角則配合了一些繩索紋,有些小面還裝飾了一些云氣紋與貝殼紋,看起來很是精細。
若是放到后世,這口棺材本身便已是難得一見的文物,可與后世發現的號稱“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的國寶級文物“司母戊鼎”媲美,價值連城!
不過這口青銅棺材并未使用常見的“三長兩短”方式進行捆扎。
也并未在棺蓋與棺材只見發現任何固定的手段,似乎就是簡單的蓋在一起。
吳良湊近了仔仔細細的查看了一遍。
很快便又在棺材的側面發現了總共六個從棺材里面伸出來的六棱狀金屬柱,較大的兩個側面各兩個,頂端與末端的兩個側面各一個。
這六根六棱柱的金屬柱顯然并沒有與青銅棺材融為一體,而是穿過嚴絲合縫的孔洞伸了出來。
除此之外,六棱柱材質也略有些不同。
“這是什么東西?”
吳良覺得這種六棱金屬柱有點像是某種未知機關的部件,卻又不敢確定,只得先叫典韋與曹昂等人小心提防著開棺一試,“諸位務必小心,無論聽到任何動靜都立刻停手,待我查看過之后再繼續,萬萬不可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