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面食制法的發揚光大便是起源于漢室宮廷,甚至漢室宮廷內還設置了專門的“湯官”,也就是后世常說的面點師傅,并且面試制法也在那時起被分做了三大類:湯餅、蒸餅、胡餅。
湯餅,顧名思義就是水煮的面食,面條、面片都算是“湯餅”。
蒸餅,則就是蒸熟的面食,武大郎賣的炊餅,后世稱做包子古代稱作饅頭的面食都算是“蒸餅”。
而所謂胡餅,便是烤制的燒餅,餅干亦可以歸入此列。
因此這個時候早就已經有了面粉。
只不過受限于產量的問題,再加上連年戰亂極大的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價格自然也是十分感人,也就只有混得不錯的士族還享用得起了。
而像吳良從曹老板那里領取的俸祿,還有瓬人軍出征時攜帶的干糧,則全都是一些粗糧,幾乎見不到小麥,更不要說面粉。
當然。
若非要吃面粉,以吳良現在的身價自然是吃得起的。
不過作為一名穿越者,吳良生活過的后世反倒更提倡食用粗糧,他當然也不會在此事上矯情,現在的粗糧可都是好東西,妥妥的純天然無污染,后世的人想吃都吃不上呢。
“好說,小民這便教人前往元城置辦這些物資,絕不敢耽誤了吳將軍的事。”
聽了吳良的要求,老者眼睛眨都不眨便應了下來。
可見白家傳承了這些年,其實是存了不少物資的,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么樸素,畢竟這年頭,不管是肉還是面粉,都不是一般家庭消費得起的,像白家這種村子里的小家族,能夠保證家里每口人都吃飽飯便已經十分小康了。
“嗯……”
吳良微微頷首。
說話之間。
客堂外忽然傳來一個略顯疲憊的男聲:“叔父,我回來了,聽族人說菁菁忽然回來了,可是真的?”
伴隨著這個聲音,客堂的門被推了開,一個渾身灰塵的中年男子邁著大步走了進來。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白菁菁的父親白啟儒。
啟儒只是他的字,他其實是姓白名笙,亦是一個相當有儒氣的名字。
只不過他現在的形象卻與“儒雅”二字一點都不搭邊,如果不是曾經見過,吳良還道他是哪里跑來逃難的難民。
不過吳良其實也沒資格笑話白笙。
他自己與瓬人軍也都是偽裝成了流民的樣子,任何人現在見了他都沒辦法,都沒辦法將他與中郎將混為一談。
“啟儒,你回來的正好。”
老者笑呵呵的迎了上去,“非但菁菁回來了,吳將軍得知先王墓恐有閃失,亦是與菁菁一道趕來助白家一臂之力,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吳將軍?”
白啟儒頗為意外的看向了立于堂內的吳良,他應是已經知道吳良也來了,族人應該知會過了,只是沒想到吳良搖身一變已經成了吳將軍,如此愣了一下,他便拱起手來有些防備的道,“吳將軍不遠萬里趕來相助,白某自是感激不盡,不過上次白某做了一個違背祖訓的決定,教吳將軍進過了先王墓,這次吳將軍再來,白某可沒什么能夠感謝吳將軍的了。”
這是擔心吳良幫了忙之后,又要依次為借口再進一次廣川王墓,所以提前把話說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