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醫生,患者正在送來手術室的途中,還請你先熟悉一下機械手臂的操作。”
言非凡哦了一聲,雙手十指在鍵盤上開會跳躍,如蝴蝶一般翩翩飛舞。
他能在視野中看到,兩條包裹著防水塑料布的機械手臂,隨著鍵盤的敲下,做著彎曲、抬起、前進、后退等復合動作。
言非凡還能聽到電機帶動手臂轉向的聲音。
十幾分鐘后,言非凡操控的相當熟悉了。
因為穿刺注射手術比較簡單,還有侯醫生在協助,他只需要練習幾個動作就可以了。
操控熟悉以后,言非凡也發現了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這機械臂由于電機帶動的緣故,精度受到限制,無法做到在三維空間的無級位移。
他以為這是自己不夠熟練的緣故,繼續練習。
又練習了十幾分鐘,直到患者被移床到手術臺,做好了手術準備,言非凡還沒解決這個問題。
他清楚,這就是操控手臂的本身精度問題。
通過與侯醫生的進一步商議,兩人采取了一個折中辦法。
在言非凡的手術設計中,需要對患者進行三次穿刺,導出他大腦中的淤血。
鉆孔這一步,容易。
言非凡通過機械手臂點中患者腦袋上一個位置,就有侯醫生的助手過來鉆孔。
接下來就是穿刺了。
言非凡先是用安裝有穿刺針的機械臂,盡可能的進行穿刺方向和角度的定位。
然后,在他的吩咐下,由侯醫生親自動手對患者的腦袋做細微調整,達到最佳的定位要求。
這左右上下,稍左稍右的反復細微調整,就又用去了二十幾分鐘。
好在侯醫生作為一名腦外科醫生,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和細心。
在差強人意的滿足了言非凡的要求后,就是最緊張的穿刺了。
這個工作,言非凡遠程操作機械手臂來完成,就相對簡單了。
定下速率,還有穿刺的距離,按鍵執行就可。
至于機械手臂穿刺深度的定位誤差,還在言非凡能夠允許的最大范圍之內……
如此又折騰了兩次,言非凡總算是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次的遠程手術操作。
實話實說,這個體驗非常的不好。
不是操控不熟練導致的體驗不好,言非凡感覺最大的問題,就是手感。
穿刺針在大腦中行進過程中的遲滯阻澀感,完全被冰涼的鍵盤所替代。
一點手術的感覺,都沒有啊。
言非凡這種層次的醫生,能通過手術中反饋過來的患者身體或體內一些細微變化,探知到患者的病變或身體情況,從而調整手術。
用機器做手術,可做不到這一點。
還有,拿手術最基本的縫合來說,縫合的處理,尤其是縫合力度的精細變化,是因人而異的。
不夸張的說,同樣類型的成功手術,言非凡縫合處置的患者,其恢復速度要比普通外科醫生處置的患者,快上三五天不止。
通過這次體驗,言非凡可以斷定,這手術智能機器人雖是社會發展趨勢,但百年之內,是取代不了頂尖外科醫生的工作。
患者在穿刺注射排出腦中的淤血之后,接下來就是注射促醒藥劑。
這個過程,是比較兇險的,有一定幾率直接讓患者身體惡化,提前歸天。
接下來的步驟,完成本身工作的言非凡沒有繼續觀看,直接退出了遠程操作程序。
他摘下VR眼鏡,見身邊就余蘇葉、王川兩人。
“其他人嗎?”
余蘇葉輕笑道:“從電腦屏幕上看到血從穿刺針中滋滋的往外噴,一個接一個的都跑了……”
PS.
明天就是五一假期了。
祝福書友們過一個愉快事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