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次聲波共振刺激,喚醒深度昏迷者的試驗療法,有兩處關鍵點。
一是共振探針的穿刺!
把次聲波轉換成共振的形式,刺激腦干部位,雖然有效避免了次聲波的擴展和衍射傷害,但是共振作用的范圍,相當狹小。
這就需要盡可能的讓探針靠近腦干的受傷部位,且密集布置探針。
我們的腦干上接大腦,下連延髓,進而與脊髓相連,不僅是信息上下溝通的通道,其本身也是一處信息控制和處理中樞!
腦干的復雜和精密,不言而喻。再加上本身就是受創區域,加重了其脆弱性。
因此,每一根探針的穿刺路徑,都是言非凡和邱閣兩人在仔細研究過患者的腦干具體受損情況,精心考量而確定下來的。
至于具體的探針穿刺過程,自然是由言非凡當仁不讓的親自實施。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共振頻率。
就像是高頻音波催眠,每一個受到明顯影響的人都對應著一個特定高頻頻率。
言非凡和邱閣據此分析和推測,能讓腦干對共振刺激產生強烈反應的次聲波,也應該是一人一頻率。
次聲波的頻率范圍,也是相當廣泛。
說到這一點,坦誠說,之前徐放私下做的工作,對言非凡和邱閣現在的工作,還是起到了一些幫助。
19.54赫茲!
這是徐放的治療筆記中,記錄的對那一位患者產生刺激作用的次聲波頻率。
說起那位幸運又倒霉的患者,經過附屬醫院幾位神經內科專家持續不斷的治療,他的大腦退化已得到有效抑制,近乎停滯。
只是經過檢測,他的認知水平已經退化到了七八歲孩童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他的記憶也丟失的厲害。
好在這段時間,他的家人一直常伴在身邊,新的記憶不斷形成,沒有讓他忘記自己還有妻子和女兒……
“停,就是這個頻率!”
言非凡聽到邱閣的話語,停止了手上旋轉按鈕的動作。
他看了一眼次聲波共振發生儀數字顯示屏幕上的數字。
19.43赫茲!
在試驗開始后,言非凡控制次聲波共振發生儀,邱閣負責監控患者的腦波變化,還有各項生理指征數值。
兩人以19.54赫茲為中點,以0.01赫茲為變動單位,尋找針對患者的最佳刺激頻率。
言非凡算是獲得了好運氣。
在他選定的頻率遞減一次又一次的單調測試中,很快就有所發現。
他把目光投向腦波監視器的顯示屏上,一眼就看到了有六個小亮點,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四周暈染開去。
言非凡曉得,這個亮度代表了腦干電波的活躍強度。
這范圍逐步擴大的亮點,直觀又清晰的表明,腦干對探針共振刺激產生了連鎖反應,引發了新的共振反饋。
言非凡忍著興奮心情,默默注視著這六個亮點范圍逐步擴大,然后兩兩的相互交融在了一起。
在顯示器顯示的整個腦干部位,全被一片光亮所籠罩時,言非凡立即大聲提醒道:“六十秒計時開始。”
“密切關注患者生理指征變化!”
這個六十秒,可不是拍腦袋提出來的。
邱閣醫生使用次聲波共振發生儀對十二只小白鼠的大腦,做過破壞性測試。
在共振刺激的時長達到最短四分十秒,最長七分二十三秒時,受到測試的小白鼠們就出現了或腦電波紊亂,或身體抽搐,或呼吸急促心跳激增等異常反應。
考慮到人的大腦更加的復雜精密,言非凡和邱閣就保守且謹慎的,把這個共振刺激時間,限定在六十秒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