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云先生,陛下有令,這些時日,由朱先生教導眾位皇子們文字,由云先生,傳授各位皇子們武藝。”進了那大殿之后,那些皇子公主們,也都還沒有睡,而是一個個的,都在燈下,抄寫百家經典,一個垂垂老者,手上拿著戒尺,在那些皇子公主們身邊,來回走過,稍有不認真的,那戒尺,便是朝著背上打下,發出清脆的聲響來。
見此,太攀也沒有作聲,只是遙遙的,給那朱先生,行了一禮。
到了下半夜的時候,那些皇子公主們,才是抄完了典籍,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多余的精力了,一個個的,都是在侍者們帶著,往休息的地方去。
“見過朱先生。”這個時候,太攀才有機會,和那朱先生交流。
好在這個時代,諸子百家的道統都還在,修行者們,也不是什么不學無術,只知埋頭修行之輩,是以,那老者,對于太攀,也沒有什么意見和排斥。
“既然陛下選定了你傳授皇子們武藝,那你就不要辜負了陛下的厚望。”那老夫子,應了太攀一句之后,才是一邊翻著那些皇子們抄寫的經典,一邊繼續和太攀交流著……
到了第二天,那位朱先生,因為作業檢查課業太攀的原因,上午的時間,便是交給了太攀。
而太攀也是根據那些皇子們年紀的不同,從記憶當中,選了不同的武藝出來,一一的傳授給他們——那些年紀過了十四歲的,太攀所傳授的,乃是殺伐爭斗之術,而對于那些年紀沒到十四歲的,太攀所傳說的,卻是固本培元之法。
相較于昨夜的‘奄奄一息’,這些皇子們,對于太攀所傳授的武藝,明顯是更感興趣,一個個的學的都是相當用心,至于那些公主們,太攀倒是沒有怎么理會,他們愿意學,就跟著學,不愿意學,太攀也懶得理會。
倒不是說他對這些公主們,有什么歧視,單純的只是因為指點武藝之時,難免肌膚相接,在面對那些公主的時候,這一點,頗為忌諱,如此而已。
這么一晃,便又是半個月過去,這甘泉宮中的侍衛們,也算是熟悉了太攀的存在。
而太攀對于那些皇子公主們,也終于是有了些印象。
皇子共十四人,分別是長子劉榮,二子劉德,三子劉閼于,四子劉余,五子劉非,六子劉發,七子劉彭祖,八子劉端,九子中山靖王劉勝,十子劉徹,十一子劉越,十二子劉寄,十三子劉乘,十四子劉舜,此外,此外還有三個公主,平陽公主,南宮公主以及隆慮公主。
共十七人。
這些皇子公主們,長子劉發不過十八歲,最小的劉舜不過四五歲,不過這些皇子們,年紀不大,心眼卻是不小。
十四個人,分成了四個團體,其中,劉榮,劉德,劉閼于三人,因為一母同胞的關系,天然便是一個陣營,此外還有劉發和劉彭祖,附于驥尾,以劉榮為首,形成一個團體;然后同樣一母所生的劉越,劉寄,劉乘,劉舜,亦是一個團體;以及劉余,劉非,劉端,亦是一個團體;最后,劉徹,劉勝,以及三個公主,形成第四個團體。
帝位的傳承,可從來沒有什么長幼有序的說法,是以,這四個團體,很明顯都是在竭盡全力的展示著自己,以盡可能的,提升自己在劉啟,乃至于在眾臣百官,以及那些侍衛們面前的印象,以增加自己接掌帝位的可能性。
四個團體,無論是做什么,都要較一較勁,分出一個高低先后來,這其中,劉榮的團體,自然是最強的,其次是劉越四人,再其次,是劉余三人,最后,才是劉徹的團體。
顯然,就如今的態勢看,若是劉啟壽盡的話,那么劉榮接掌帝位的可能性,是最高的,這一點,太攀看得出來,其他的侍衛們,自然也看得出來,自然而然的,那些侍衛們,在面對著這些皇子公主們的時候,雖然看似態度恭敬,無可挑剔,但難免,卻隱隱的有親疏遠近之別。
對于這種狀況,劉啟也懶得理會,一副樂見其成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