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的目的不僅是要消耗掉納哈出的部將,也是要解決一部分高麗貴族將領,如無意外,雙方必定是傷亡慘重尸橫遍野,但此戰最后能勝并且脫穎而出的唯有你以及李成桂。”
高麗崇尚軍功,尤其崇拜打敗蒙古人的英雄,遼東納哈出部在高麗人的眼中無疑是蒙古人的代表,李成桂昔年一場小勝就攢下了何等威望,更不必說現如今朱標要用十幾二十萬人的命給他們倆搭梯子了。
朱棣一想到那等場面就有些忍不住血氣上涌,臉色發紅的說道:“既如此臣弟即刻出發!”
“你會說高麗話?”
“額…不會…”
朱標伸手敲了敲朱棣的頭道:“別急,你下個月再出發也不晚,何況方才那些消息你不過是囫圇吞棗的聽過了,并不是真了解實情,還是要再仔細想過才好去當差。”
朱標讓福貴找出這兩年親軍都尉府送來的高麗密信,還有他和蔣思德李成桂李仁任等人往來的信件,都讓朱棣拿回去好好看好好想。
“明日就別去幫老二耕地了,我會安排一個高麗人,你跟他學學高麗話還有他們的風俗習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諾。”
朱棣躬身退去,朱標起身活動了下筋骨,幾聲清脆的骨響后才感覺通體舒泰了,然后又繞著高麗地圖看了起來,如事成,那么朱棣和李成桂必然是不能放在一起了,最好就是一南一北,一個在西海道一個在全羅道。
朱標其實隱隱感覺此事未必會如他所安排這班順遂,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涉及謀國豈能如此簡單輕松,這也是他為何要讓朱棣親自去的原因,想要人定勝天,也得選個八字夠硬能力夠強的人啊。
落座給蔣思德姚廣孝李成桂分別寫了一封信,寫明了納哈出將會大舉進犯高麗的消息,讓他們自己提前準備一下,該調過來的政敵趁著消息沒有擴散趕緊調來,該調走的己方廢物也得趕緊調走。
至于朱棣的身份,其實也簡單,辛旽死后有一些官員實在不好保住,蔣思德索性就都派遣到了大明國子監入學,朱標自然應允。
其中也有不少他們的子侄少年,直接冒名頂替一個也不是什么難事,真真假假哪有那數萬蒙古騎兵有說服力,到最后高麗上下也就都捏鼻子認下了。
何況朱標本來也沒打算要隱瞞的多嚴實,甚至等局勢穩定后還會主動放出消息,大明親王暗中入高麗,這多有誠意,那些本就徘徊猶豫的貴族恐怕會欣喜若狂,他們最怕的就是投靠了卻不受重視,還不如維持現狀。
當然了,無論如何大明這邊都不會承認的,我們的齊王朱棣一直在征南軍,可從沒去過高麗,何況堂堂大明齊王殿下,怎么可能屈尊降貴到你們那破地方。
納哈出這一動讓朱標也不得不加快進程了,高麗安穩拿下之后李成桂與朱棣兩相制衡,再有高麗本土的新晉士人治理民生,如此才是最穩妥的局面。
高麗穩住了遼東也就穩住了大半,到時候在想辦法徹底分化馴化女真,愿意改漁獵為耕種的留在遼東或者高麗安置,不愿意的驅趕入草原,讓他們和蒙古去爭。
到時候無論是進取東瀛還是把注意力轉向南洋諸國都是好的抉擇,其實朱標目前還是傾向于南洋諸國的,對東瀛除了骨子里恨外,也就是銀礦還有點吸引力。
而南洋諸國盛產糧食的土地無疑更具備誘惑力,糧食足天下安,天下安商業興,商業興則國富,國富則民強,一切也就都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