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后面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做的。
一切的源頭,便在此時。
焚書的惡名,也就此種下。
作為一個帝國一個主體,必然需要有人服從有人犧牲有人被同化,否則,漢族是如何產生的呢?
歷史上有過那么多民族,為何現在全都成為了漢族?
追溯源頭,漢族能夠凝聚在一起,根源并不在于漢朝,而在于秦朝。
只不過秦朝太過短命,然后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儒皮法骨,骨子里沿用的依舊是秦朝那一套。
如果秦朝的統治能再延續一百年,我們今天可能就會自稱秦族。
這就是一統的意義。
這就是焚書的后果。
有些事情,因為立場不同,就會分出對錯。
而千百年之后,我們這些享受古人成果的,站在客觀立場上看,所謂的焚書,其實是必要并且正確的。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國家統一,自由派多了去了,小布爾喬亞也多了去了。
《大秦帝國之一統》并不是要洗白什么,只是把焚書坑儒這件事情給觀眾講清楚。
具體是支持還是反對,黑還是捧,觀眾自己說了算。
相比焚書,坑儒的深遠意義不算太大,但其實更需要拿來說一說。
因為坑儒這個罵名讓嬴政背負了上千年,被歷代孔子門生罵的差點抬不起頭來。
前世要不是教員,嬴政都不一定能翻案成功。
而事實上,嬴政并沒有坑殺儒家弟子。
嬴政殺的是方士。
再次重申,嬴政并非完人,他也有古代帝王很普遍的一個缺點——想要長生不死。
在死亡面前,嬴政也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修仙的念頭很強烈,也請了很多方式幫他尋仙問道煉丹。
然而,一無所獲。
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后,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表示長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他們接近秦始皇,只不過是為了把《道經》傳給天下人,并不是為了幫助始皇帝修仙的。
然后這兩人帶著巨款就跑路了。
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遷怒于方士術士,下令在咸陽搜查審訊,抓獲460人并全部活埋。
焚書客觀上說不算是嬴政的黑點,但“坑儒”算,雖然秦始皇坑殺的并非儒生。
但“坑儒”事件本質上,是秦始皇自己種下的惡果。
這也證明了秦始皇確實不是一個完人。
《大秦帝國之一統》拍出來的焚書坑儒,和很多人心目中的“焚書坑儒”,已經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樣子了。拍完焚書坑儒這兩集之后,丁白感慨道:“岳關,我有預感,我們這兩集等到播出后估計會引起不少人議論。”
“那就讓議論來的更猛烈一些,討論度越大,我們這部戲才越火,就怕沒人關注,那就尷尬了。”岳關道。
“希望觀眾能接受這樣的‘焚書坑儒’吧。”
老實說丁白導演心里有些沒底。
岳關安慰道:“丁導,放寬心,我們又沒有信口胡謅,有專門研究秦國歷史的專家在我們劇組坐鎮呢,說破天我們都不怕。我們拍這種戲,對外宣傳的是正劇,那本身也是要給觀眾傳達一些正確的歷史觀的。”
定位是正劇,就干正劇該干的事。
正劇,是不能胡亂改編的。
岳關都這樣說了,丁白自然也沒有其他意見。
“聽你的,過了,下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