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兩個公社關系不好,不然為什么離得那么近,都沒有往來?甚至都沒有人嫁過去。
蘇明蒼好奇地問道:“媽,為什么不可能啊?我一直覺得奇怪,怎么兩個村子那么近,都沒有往來?”
孫香蓮不想說這件事,但看到幾個孩子眼里都是困惑,這才嘆息道:“本來兩個村子的關系挺好的,但是后來鬧翻了。”
“原來因為離得近,哪怕不是很方便,但彼此之間的來往嫁娶挺多的,但后來集體公社的關系,兩個村子分到了兩個不同的公社。”
孫香蓮講述當年的恩怨:“這倒也沒什么,但你們也知道,那邊的村子是靠打漁為生的,種地的人并不多,有了公社以后,就要交公糧。”
“于是,對方就找到了我們村子,不光是我們村子,應該說是以前的公社,附近幾個村子都被找過,說是借點糧食,不然他們交不了。”
“一開始,我們覺得大家來往那么多,而且還有不少姻親和親戚在那邊,稍微幫點忙也沒什么,當初那個小漁村,就是山對面的那個村子。”
“漁村的村長過來信誓旦旦,說一定會還糧食的,村長都這么說了,我們幾個村子自然是同意,但沒想到的確是還了,可糧食的質量很差勁。”
蘇大貴見孫香蓮在說當年的恩怨,臉上難得帶上了憤怒的神色:“漁村的村長說,他們村民只擅長打漁,對種地不是很懂。”
“大家想著漁村的情況的確是這樣,畢竟他們平時都是出海打漁,是不怎么種地的,一開始不熟悉,我們都能理解,但后來還說這個借口就有點不地道了。”
孫香蓮同樣有點生氣:“我們都種地那么多年了,怎么可能分不清是不好的糧食還是陳舊的糧食?他們送過來的就是陳糧,而且是放了很久的。”
“都已經潮了,不過那個村長說是因為第一年種的不好,拿不出手,我們就沒多說什么,可第二年還是這個理由,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顧錦舟眼神閃了閃,他沒想到會是因為這個原因。
“蘇奶奶,那后來呢?第三年還借了嗎?”
“借了,本來想著過了兩年,怎么都能熟悉了,再說了大家沾親帶故不幫忙也不太好,誰知道后來送來的缺斤少兩,這也就算了,壞了的很多。”
孫香蓮最憤怒的就是這一點,當初那么困難,因為兩個村子的關系,大家都勒緊了褲腰帶借給他們糧食,結果還回來的是什么?
不說要很好的糧食吧?至少也不能是這種陳舊糧食吧?
蘇明滿滿是困惑:“為什么我沒印象?”
“當然沒印象了,當時老大出生了沒有,我也忘了,似乎是出生了,不過都還小呢。”孫香蓮擺了擺手。
當時她和蘇大貴都還年輕,知道這件事義憤填膺。
“之后,我們忍不了了,就找了一批人去找漁村要說法,那個村長卻覺得是我們無理取鬧,說我們不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