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場爆滿、好評如潮、笑聲不斷……
對于目前正在中戲實驗劇場的上演的《夏洛特煩惱》來說,這幾個形容詞是最近媒體們最喜歡用來概括這部人氣話劇的。
‘昨晚,由中戲98級表演班主演的話劇《夏洛特煩惱》進入第二周的表演,人氣依舊火爆,不少觀眾表示是聽說了朋友的介紹才來看這部喜劇舞臺劇的……’
‘商業化話劇的第一步?
中戲學生的這部話劇能否成為話劇商業化的開端暫且不得而知,但《夏洛特煩惱》這部話劇目前在商業上取得的成績卻相當亮眼,按照場次預估至少有百萬的收益……’
‘《夏洛特煩惱》場場爆滿的原因背后解析……’
中戲、《夏洛特煩惱》這幾個關鍵詞幾乎每天都會登上各大報刊雜志的頁面。
面對這么一部現象級‘黑馬’選手的脫穎而出,不少話劇圈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你說的這部話劇我也看了,但我想說的是話劇不是小品,不是說想幾個搞笑段子搬上舞臺就是話劇的,戲劇作為產品也應該具有它獨立的藝術品格。”
“戲劇商業化是需要依賴包裝與營銷,但產品本身也應該多元而且也應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目前這一類商業戲劇最致命的問題是:‘商業’只體現在產品在其銷售階段有一套系統,對戲劇的生產的刺激反而是負面的。”
這種說法還是比較輕的,更嚴重的有話劇人甚至直接喊出了‘藝術永遠不是金錢’的口號,似乎凡事只要和商業沾上邊兒就臭了。
尤其是對《夏洛特煩惱》是否是戲劇這點,幾位話劇人的一致觀點認為‘不是’。
“《夏洛特煩惱》這部話劇的定位是在‘喜劇’的格調上,但其實它離真正的‘喜劇’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它的特點就是‘小品+搞笑’,并不強調作為戲劇的完整性。
整部戲并不具有戲劇最起碼的結構,《夏洛特煩惱》像是(或者直接就是)設計好了的幾個場景,不同的演員登臺和同伴一起演了幾段小品,再用若隱若現的故事把這幾個小品串起來——可以說有故事,但基本沒有結構。
演出靠的是演員放大了的表演來刺激觀眾,這離戲劇的基本線還差得很遠。”
圈內話劇人的這幾篇采訪絲毫沒有影響到田有良和他的學生,大家該排練的排練,該上臺的上臺。
受《夏洛特煩惱》影響最大的反倒是年前北京的話劇市場。
有多部話劇確定于下周在中國兒童劇場、北京地質禮堂上演,陳佩斯的《托兒》,張廣天編劇導演的《紅星美女》等等。
這對于段宏這樣的話劇愛好者來說不亞于一場‘饕餮盛宴’,得知這個消息后他第一時間登上了天涯論壇。
不出意外,天涯劇社的網友們又開始討論起去看哪一部話劇來。
拋開明星導演、編劇、演員的原因,這幾部中標題最吸引人眼球是一部名為《重返十八》的話劇。
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家伙兒剛剛才看過‘穿越重生’題材的《夏洛特煩惱》,對于這么一部同為‘穿越’題材的話劇自然格外關心。
很快便有神通廣大的網友找來了宣傳海報和演職人員信息,還真讓他們猜對了,確實是一部打著時光機回到高中時期的話劇。
導演倒還算在圈子里小有名氣,只是編劇和演員就不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