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幸心理,百度百科是這么解釋的。
指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違反那些為了維護事物發展而制定的規則,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愿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
姜山面試時講的那個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瞿韋自問即便是換現如今的自己重回北電面試現場,他都不一定能有姜山回答得好。
年后開學聽說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這件事,瞿韋就想著自己攢個劇組拍個短片參賽。
一連熬夜寫了幾個本子,他都覺得差點那味兒。
然后不知怎么地,有天晚上臨睡覺前,北電面試時姜山講起的這個故事浮現在他的腦海。
有情節有反轉,看完之后還發人深省,引人思考,這不正是他想要的那個味兒嗎?
一開始瞿韋還有點兒擔心,不過當他半個小時抄好的本子給周圍同學看時,得到的是一致好評和驚訝。
‘這是你剛寫的?不錯嘛!’
‘這個本子可以啊……’
‘有點兒意思,我覺得你可以去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試一試。’
要不怎么說一個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想炫耀什么呢!
然后瞿韋飄了,牛皮都已經吹出去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說干就干。
于是《箱子》劇組就這么成立了。
剛開始肯定很擔心自己這件事被人發現,不過轉眼一想,指不定現在的姜山上哪所學校了,在不在北京都是兩說,再者說即便他是北京某校的學生,這次參賽也不一定能撞見,參賽了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總之瞿韋的這番想法不是在勸說自己放棄,而是在為他自己辯護,在努力說服自己。
簡單點兒說,瞿韋干的抄襲這件事兒就是抱著僥幸心理來做的。
拍完的參賽作品報上去他很擔心被人發現,等啊等等啊等,取消資格的消息沒等到,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組委會反倒是通知他獲獎了。
獎杯、證書、獎品之類不方便過來可以郵寄回去,當然也可以來京參加頒獎典禮感受下氛圍,費用自理。
然后他這不跟劇組成員一塊兒來北京了。
“瞿導,好久不見吶?”
“不知瞿大導還記不記得我們了?”
在面對瞿韋這貨,別提孔和平有多瞧不起了。
藝考集體小品搶戲,文藝創作中抄襲……
不該沾的他全沾了。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惡心媽給惡心開門—惡心到家了’。
前面的常浩不明所以,見姜山也起身看向了瞿韋,他腦袋瓜子轉了一圈兒,似乎是反應了過來,轉而開口問道,“姜山,你和瞿導認識?”
“這可太巧了,我和姜山還是一個學校的呢!”
“等下頒獎典禮結束,咱們一定得聚一聚,多個朋友多條道嘛……”
眼前的常浩自顧自地說著,等會兒吃飯怎么不經意地吹捧下自己他都想好了。
對,還得把自己女朋友給叫上,自己也得在她面前小裝一下。
但見他的這一番話說完后,兩撥人只見的氣氛不見融洽,反倒是愈發尖銳起來。
站起身的姜山在這時也開口說道,“瞿導,咱倆人要是朋友,你這么做可就不太地道……”
師從周易,說話老陰陽人了,偏偏瞿韋還沒辦法反駁,誰曾想人家正主就坐在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