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雄:“我老豆有個朋友,是鹽田人。兩年前,他那個朋友就在鹽田本地開始搞小廠子了,專做香港那邊的來料加工,我記得他好像是做絲花。聽他跟我老
(本章未完,請翻頁)
豆說,去年一年他就掙了好幾萬鈔票。我老豆羨慕的不得了。最近,他又跟我老豆說,鹽田那邊的地方政府發了文件,鼓勵大家都搞起來。他們鹽田把祠堂、飯堂,還有舊的大會堂都改成了廠房。我老豆去看過,一個小廠里還真有不少人在干,眼紅得不行。后來我老豆就聽了他朋友的建議,過完年也準備自己干。”
韓春雷聽罷,微微點頭:“原來是這么個情況。”
阿雄苦笑一下:“自打我記事起,我老豆做買賣,是一個接著一個,但就沒有一樁買賣是賺到大錢的。得虧我爺爺那會兒留下了點家業,不然早被他折騰散架了。我估計他這回又是白折騰,但愿不要虧太多。”
“我聽你剛才說完情況,倒挺看好你老豆這趟生意的。”
韓春雷笑了笑,說道:“既然政府出了文件,說明政府是鼓勵、提倡和支持大家做來料加工的。這樣的生意多數不會有什么政策上的風險。關鍵是你老豆的那位朋友,長期有香港那邊提供的來料加工訂單,只要羅叔能從他手里接單,我覺得這就是一門能賺錢的生意。”
阿雄點了點頭:“這個他們確實之前就商量好了,我老豆搞起廠子后也做絲花加工。”
“那就行!這回的生意,他老人家應該不會白折騰了。”韓春雷半玩笑地說道。
阿雄撫掌稱好:“哈哈,那就借春雷你的吉言了!我也真希望他這次生意能折騰起來,那他就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來催我早點結婚了。”
“咚!”
“咚咚!”
這時,春節的倒計時鐘聲,驟然響起。
緊接著,噼里啪啦的守歲鞭炮聲,在院子外頭陣陣響起。
天空中,也飛起了一串串的禮花。
雖然這時代的禮花,還不像后世禮花那般千變萬化又絢麗多彩,燦爛奪目。
但卻響聲轟隆,熠熠明亮,光照著整片天空。
“春節快樂,雄哥!”
“春節快樂,春雷!”
***********
關于我在文中寫到的阿雄老豆羅大鴻要做來料加工的小廠子,這是參照了當時深圳一段真實歷史的。
當時這種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被統稱為“三來一補”企業。按照在1979年4年初的統計,寶安縣引進了27家“三來一補”企業,入賬169萬元工繳費。這之后,寶安縣的各個公社都躍躍欲試。到了1979年8月,國務院下發文件,要求對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簡化審批手續,明確創匯地方留成比例。閘門一開,寶安的四鄉八鎮都動了起來,許多社隊甚至把舊祠堂、舊會堂、舊飯堂都利用了起來,辦起了一家家來料加工的小工廠。其中沙頭角、鹽田、羅湖屬于第一批行動起來的區域。到了1981年10月,寶安縣恢復了縣制,管轄特區之外的全部農村地區。縣政府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在布吉、橫崗、龍崗等地創辦工業小區,各個社隊紛紛平田地、蓋廠房,招商引資,興辦“三來一補”企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