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面怎么又同意邀請他進校了呢?”
“沒看見咱們系主任都來參加了?明擺著領導支持唄!”
“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毛主任來參加交流會,顯然是表示支持和站臺啊!”
“其實,我挺想聽他說說,他這么年輕咋掙那么多鈔票的。”
“我…我也想知道。”
“我更想知道他在深圳特區,都經歷了什么。”
“我之前聽廣場上偷摸賣蛤蟆鏡的人說,特區那邊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汽車滿街跑。還有街上的姑娘們都穿著花花綠綠的裙子,特別好看,特別洋氣。”
……
“諸位同學,安靜了!接下來,正式由韓春雷同志向大家分享他的致富之路,還有他在改革開放橋頭堡—深圳特區的所見和所聞。大家鼓掌!”
楊培林宣布完之后,會場內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韓春雷沖臺下微微鞠躬表示感謝,再次簡單地做了個自我介紹后,便開始了他的分享。
他先從幾年前,自己帶著弟弟韓春雷炒糖豆,挑擔子,收廢品,開始說起。
等他講完自己通過炒糖豆換廢品,賺來第一桶金后,臺下學生們的興趣也被調動了起來。
這時,第三排一個穿著牛仔服的大學生高高舉起手來,喊道:“韓同志,你這個糖豆換廢品,應該是學的我們義烏人的雞毛換糖吧?”
“這位同學來自義烏啊?你說的不錯,我炒糖豆換廢品的思路,就是從你們義烏商人的雞毛換糖變通過來的。”韓春雷不置可否地承認道。
“看來韓同志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啊,那我考考你,我們義烏的貨郎們用糖把老百姓手里的雞毛換回去之后,拿來做什么用呢?”牛仔服學生問道。
韓春雷聞言,莞爾一笑道:“這個你還真考不住我,既然我都能從雞毛換糖學到掙錢的本事,我能不知道換回雞毛干嘛使嗎?”
說罷,韓春雷停頓了一下,端起講臺上的茶杯,輕抿了兩口茶潤了潤嗓子,然后娓娓說道:“義烏的貨郎們通常會把換回來的雞毛分成兩種。顏色漂亮的雞毛,他們可以賣給一些廠子,制成雞毛制品,如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雞毛撣子。雞毛成色差一點的,他們會絞碎,然后再加工做成肥料。因為義烏的土地歷來貧瘠,所以義烏的農村有雞毛肥田的習慣。
而這些雞毛換糖的貨郎們,掙的就是這個中間的利潤差。我的炒糖豆換廢品,也是這個道理,挑著糖豆擔子到鄉下,挨家挨戶換各種廢品。然后我再把這些廢品賣掉,掙個中間利潤差。通過這個方法,我首先解決了我們全家的溫飽問題,并最終攢下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話音落吧,臺下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一次的掌聲,比楊培林讓大家鼓掌的那次要響亮和持久。
……
臺下第一排。
毛永健輕笑一聲,對錢德均跟其他幾個教授說道:“這個小韓,年紀輕輕,倒是能鎮得住場子,口才不錯,通過演講現場調動學生們情緒的能力更是出色。”
錢德均附和道:“所以我才說他年紀雖輕,卻能獲得成功,絕非運氣使然!”
幾位教授此時也對韓春雷大為改觀,的確,就這臨場能力,怕是學習成績縱使出色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做到吧。
……
這時,臺上的韓春雷已經開始講起自己在深圳特區的往事了。
對于深圳特區的人和事,學生們明顯表現得更加興趣。
中途舉手向他提問的學生,比比皆是。
他一邊講深圳特區,一邊和學生們互動,有問必答,禮堂內現場氣氛甚是活躍,這種互動環節足足持續了兩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