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曹天焦和李和平拎著大件小件的煙酒禮品來到柴家塢。
李和平這次就是專程從上塘過來給韓春雷拜年的。
韓春雷覺得,李和平這也搞得太隆重了。
但李和平卻覺得一點都不隆重。
去年若非韓春雷建議他生產竹制茶具,上塘竹制廠怎么可能另辟蹊徑,起死回生?
去年若沒有春雷茶業在深圳的銷售網絡,他們廠生產出來的竹制茶具,怎么可能在特區這個嶄新的市場,打開銷路呢?
去年若不是韓春雷交給他的那一筆瓷胎竹編訂單,他怎么可能賺到吳三順這批從成都來的高級技工?平添了一條生產線,讓上塘廠成為整個江浙地區唯一有能力有技術可以生產出瓷胎竹編這種高級工藝品的竹制廠?
以上種種,哪一條不是價值千金的人情債?
莫說他跟韓春雷的交情了,就沖上面任何一條,這個年,李和平都必須親自過來給韓春雷拜!
所以,韓春雷當得起李和平這份隆重。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毛玉珍了。
畢竟李、曹二人不是一般人,隨手拎過來的這些大件小件的煙酒和過年禮,都不是便宜貨。
她目測了下他們帶過來的這些煙酒和過年禮,至少也得值個兩三百塊人民幣。
這年頭誰能帶上幾百塊鈔票的禮物去別人家拜年啊?
就這事,毛玉珍能從正月初四跟人顯擺到正月底。
家里來了貴客,到了中午,家里自然少不了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來招待客人。
韓春雷還讓韓春風去把老支書韓占奎請來家里吃飯,畢竟李和平和曹天焦跟他也相識,多個人酒量好的人,吃飯喝酒也熱鬧些。
正月里來偷著閑,他們這頓中午酒一直喝到了太陽快落山才結束。
若不是李和平和曹天焦還要趕回紅旗村,他們再晚點,都能晚飯一起吃了。
韓春雷也不留他們,走前帶李和平轉了轉春雷茶廠,然后送他倆到了村口。
……
今年茶廠要過完正月初八才開工。
所以正月初五這天,韓春桃就抱著小鈴鐺,跟魏建設一起回了紹興,準備在車頭大隊陪公婆待上幾天,過完初八再回柴家塢。
他們一家三口一走,毛玉珍家就顯得冷清多了。
初六這天一大早,毛玉珍鎖上門,帶著韓春雷和韓春風哥倆出了村。
他們娘仨先是到紅旗村,給韓春雷的姑姑和姑丈拜了個年,中午飯就在姑姑家吃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吃了午飯,他們接著去了下江村的兩個舅舅家拜年。
下江村緊挨著紅旗村,坐蹦蹦車不到二十分鐘。
晚飯是在二舅家吃的,大舅家也出了酒菜,三家拼在一起吃。
這回毛玉珍回娘家,她兩個哥哥和嫂嫂,對她那真是擺足了排場。
畢竟韓春雷的表哥毛世貴和幾個表姐表姐夫,現如今都在春雷茶廠上班,而且每月掙得工資,比他們以前在原來單位足足高了一倍。
吃過了晚飯,又聊了會兒閑,轉眼已是日暮,天色不早了。
這會兒如果回柴家塢的話,都不知道夜里幾點能到家了。
所以兩個哥哥都讓毛玉珍她們娘仨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白天再回去。
毛玉珍也好久沒在娘家住了,當即應承了下來。
韓春雷一看還沒天黑,便離開舅舅家,又去了趟紅旗村。
今年張喜祿跟阿蘭從特區回來過得年,年初一還給韓春雷往村委會打過電話。
現在左右無事,不如去看看喜祿兩口子,順便大過年的,給他們家張愛寶包個壓歲錢。
張喜祿和他二大爺二大媽他們都住在一個大雜院里。
雖然二大爺二大媽的兩個兒子沒在這住了,但大雜院里還有其他人家。
這個時候,大雜院里的幾戶人家都擠在二大爺二大媽家看電視。
這臺黑白電視機,是張喜祿這趟回來的時候新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