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呢?
舉個例子來說,經驗這種東西是看人來著,就好比說,有些人在一個坑跌倒一次,他下次肯定是不會跌倒,心里跟明鏡一樣,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極為地清楚,他們很清楚地定位自己,不勉強,只是做自己做的到的事情,這個人就是克萊·湯普森,在規律之中做事,雖然,還沒有進入到聯盟之中來打比賽,但是,可以預見克萊·湯普森未來也是一片坦途,自然,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而福特森這家伙,可能營養都被他壯碩的肌肉給吸收了,不長腦子,身高他是比俞強高,力量也是比俞強強橫,然而,在其他方面,好比說,速度和彈跳這塊,卻是極為地平庸。
身體素質平庸,這點自然是在聯盟來作對比,可是,這家伙卻是不知道在自己技術和意識這塊去下功夫,簡單點來說,本來他的模板球員應該是保羅,可是他偏偏是選成了威少。
你說你飛飛不起來,撞又撞不開人家。
要投籃沒投籃,要意識沒意識,人家要你在賽場上做什么呢?
防守也還是漏勺,人家要你做什么呢?
這么多年還混不出個人樣來,其實,這個也是怪不得別人,這也完全是自己早的孽,如果,他清楚地定位自己,最為起碼的是他混不成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后悔還來得及嗎?
自然不行,已經定型的東西,你讓他去改變他如何改變呢?
對此,俞強也是覺得極為地抱歉,但是,自己也沒辦法,自己要上位,必須要踩在別人的頭上去上位,不然,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知道自己如何干掉福特森,俞強也是針對了自己速度這塊,還有彈跳,大局觀這幾個點去落實這個事情。
首先,速度和彈跳,自己有每天都刷副本,這個提升是穩步上升,現在對于俞強來說,主要是大局觀。
說大局觀,這點未免不現實,大局觀并非是說有就可以有,他是需要時間去疊加才可以出現,打比賽打多才可以有。
短時間具備大局觀肯定是無法實現,但是,現在也并非是要求俞強具備很強的經驗,可是,針對于之前復盤的這幾場比賽,福特森作為替補的表現,如果是他自己上去,而不是福特森上去,自己做他的事情,那么教練組是不是更為地看中自己,而自己可以捉住這個機會,表現出來火箭教練組所需要的東西,那么自己這樣子去做,不是也可以上位嗎?
俞強所想沒錯。
火箭輸球的這幾場比賽,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替補球員自私,所以,才最終導致火箭隊輸球,責任難辭其咎。
總共98分,火箭替補才拿到了20分,這數據已經是很能夠說明問題啦。
而且,這問題還不是小問題。
針對這個事情,俞強也是重復地看了本場比賽福特森所在場的比賽,一幀一幀地看,不斷地去思考,自己該如何地去,如果是自己自己到底該如何地去做。
自己到底該如何才可以將替補控衛這個角色扮演好。
想要擊敗別人,那么就要從細節上去做的更好,更為出色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