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么胡搞能成呢?”馮翊拉著孔熙榮過來看熱鬧,見韓謙之前也沒有接觸過這種賤業,昨天夜里聽這些工匠說過一遍,今天起早看過人家所造的土灶,就要直接改建大灶,怎么都覺得不靠譜。
“要是我能亂搞出一些明堂來,你輸我多少錢?”韓謙笑著問馮翊。
雖然前朝中晚期,藩鎮割據成勢,剛剛舉起的科舉影響力相對有限,讀書人也就沒有那么清高,而世家豪族相對要務實一些,但無論是讀書人,還是世家子弟,都沒有人會從事這些賤業,更要不要說有專人去鉆研了。
這使得當世每一種傳統工藝要想改進,都是要靠幾代甚至數十代匠人的積累才成,整個過程自然是無比的緩慢。
韓謙雖然沒有幻想能憑空搞成夢境中那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工業體系,但對當世這么簡陋的匠術,都不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真是有愧夢境所帶給他的超越這個時代的思維跟學識了。
當然,韓謙也不指望一下子就建能一爐出上萬斤生石灰的大窯,決定先在土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一步步去嘗試,然后再讓范錫程他們另外組織人手專事采石作業,進行分工合作,相信他所建的燒石窯,產出絕非其他人能及。
“一枚金制錢。”馮翊雖然不信韓謙無所不能,但也學乖了,不會隨便跳進他的坑里。
韓謙翻了一個白眼給馮翊,才一枚金制錢的賭注,都懶得理他。
…………
…………
之前山莊里修建屋舍、院墻什么的,雖然都是范錫程一力負責的,但他都是雇請附近的泥瓦匠做事,他帶著其他家兵當監工在旁邊盯著就行。
這時候要他親自上場,帶著什么都不懂的佃戶干活,而韓謙只是拿紙筆畫出一個簡略圖,連比帶劃的說了一通,他看似聽懂了,但真正著手去做,就有些抓瞎。
而那幾個燒石匠,之前所建的土灶都是憑借經驗,灶墻都不到大腿高,更關鍵是柴炭、碎石都直接堆在地上,土灶不承受多大的重量,建得歪歪扭扭一點沒有關系。
現在要改建的大灶,徑圍要大上一倍,下面還要留灶膛,上面還計劃疊六到七層石灰石跟柴炭,差不多要有一人高,灶膛要懸空承受五六千斤碎石跟柴炭的重壓,這個難度比想象中高得多了。
灶墻稍稍歪斜一點,可能石灰還沒有燒出來,大灶就先塌了。
不過,范錫程也不想在少主韓謙面前露怯,帶著人扒房取磚、和泥漿,就著手先干了起來。
說是大灶,也不過兩步見方,韓謙與馮翊、孔熙榮回山莊吃過早飯,看日頭爬上樹梢,再帶著晴云、趙庭、趙庭兒、趙無忌他們回匠坊,看到灶墻已經砌到有半人高,速度還不慢。
只是灶墻怎么看,都是歪斜的。
“要不要我派人去少府找個大匠過來幫你?要不然這灶墻一壓就倒,你就要輸我一枚金制錢了。”馮翊有些幸災樂禍的問道。
金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陵附近真正有水平的匠工,差不多都招攬進少府了。
無論是皇城宮殿的營建,皇室所用器皿的燒制以及羅裳袍服的織造,亦或是侍衛親軍的樓船兵械鑄造,乃及錢幣的范鑄,都是當世,或者至少說是江淮地區最精良的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