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譚育良定睛說道:“育良對蜀軍研究甚少,怕難照料周全,還請大人示下。”
“如今你率部乃是為大楚征伐,我與敘州眾人作為大楚臣民,當然不會再袖手旁觀,”韓謙說道,“我會調一批督教武官給你,協助你訓練天平都將卒;此外,還會以最快的速度,以工代賑,組織天平都將卒有勞動能力的家小,先修造草荊嶺南坡、盤龍嶺北麓通往婺川的驛道,再沿著驛道修筑一些小規模的鄉寨,分批把將卒家小安置下去,使你們在婺川河谷作戰無后顧之憂。而你之前跟馮繚所提及的軍需物資,我都會在敘州步營的標準基礎上,作進一步加強,撥付給你,而后方將卒及家小的傷患救治,你也不用操心……”
說到這里,韓謙轉回頭問身后的馮翊:
“你要不要留在虎澗關,配合譚爺行事?”
高紹、馮繚要協助他處理全州的軍政事務,等到這邊諸事走上正軌,還是要隨他回辰中去,但虎澗關這邊還是要留有一人統籌主持諸多事務,韓謙想留馮翊在這里。
馮翊聽了卻直搖頭,說道:“這苦差事你還是安排別人,有多大頭、戴多大的帽子,我能幫你跑跑腿就足夠了。”
留下來不是僅守住虎澗關無失就可以了。
要協助譚育良率令天平都,對進占婺川河谷的蜀軍作戰;要協助富耿文、趙直賢安置那么多的起義軍將卒家小;要在盤龍嶺北麓開辟連接婺川河谷的驛道;還要負責盯住思州楊氏的動向,要以更溫和、更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思州保持滲透。
同時虎澗關左右還有十數里方圓的山岳溪谷要開發,還要從敘州遷徙一部分民眾過來,徹底將虎澗關左右的土地消化掉……
馮翊想想這些事就頭大,以他憊懶的性子,哪里肯承接過去?
他此時負責禮曹及驛傳等事,閑暇時還能填詞寫文,還能拉韓謙、郭榮他們喝幾口小酒,真要留在虎澗關獨擋一面,他感覺身子骨都要被韓謙壓榨成骨渣子。
見馮翊這么好的歷練機會都推辭不干,譚育良苦澀一笑。
在一旁的馮繚也拿馮翊沒轍,跟韓謙建議說道:“倘能由洗尋樵鎮守虎澗關,除了配合譚都將外,或許還能暗中聯系思州那些不再甘于雌伏楊氏之下的大姓勢力?”
洗尋樵曾任臨江縣令,此時任司戶參軍,但他一直都接觸民政事務,一直以都沒有機會節制兵權,更沒有機會主持一地事務。
虎澗關雖然僅僅是辰中縣下轄的一座鄉巡檢司,但實際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韓謙推動土客合籍,任人時也盡可能做到唯賢,做到平衡。
洗尋樵、馮宣、馮璋、高寶等人算是新興土籍勢力的代表,但真正說到獨擋一面,也就馮宣而已。
馮璋、高寶雖然也在下面任縣令,卻沒有節制、調動兵馬的權力,還沒有躋身進與田城、楊欽、高紹、馮繚、林海崢、趙無忌他們相提并論的核心圈里來。
相比較起馮璋、高寶,馮繚更看好洗尋樵有真正獨擋一面的潛力。
韓謙看向譚育良,問道:“譚爺,你覺得呢?”
“一切聽憑大人安排。”譚育良說道。
韓謙也是從善如流,說道:“行,那敘州這邊,我便調洗尋樵過來坐鎮虎澗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