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馮宣、周憚所部用于加強河洛兩翼防御的兵馬外,韓謙目前將溫博所率的蘇烈、薛川兩旅八千精銳以及韓元齊、陳昆所部兩萬步兵騎兵,都部署在伊洛河兩岸區域,用來守洛陽的北門戶。
此外還有韓東虎、霍厲、石如海所率的三千侍衛騎兵將在邙山東麓拱衛他的帥帳。
短時間內看敵軍在對岸的孟州城才集結四萬兵馬用以進攻伊洛河口地區,他們在兵力并不處于太大的劣勢,但問題在于禹河解凍之后,敵軍在關中擁有大量的兵馬,難以對華州、潼關及藍田關展開,到時候卻可以走禹河水路,繞到伊洛河口來參加這一地區爭奪。
棠邑以往都是利用水路河道便利,快速的集結調動兵馬,以進攻敵軍,此時形勢反過來,感覺上自然是十分的被動。
唯一能叫人稍稍心安的,大概是他們占據防御的優勢。
不要說伊洛河兩岸城寨林立,邙山作為河洛北翼風水龍興之地,千百年來無數王公貴戚葬于其間,使得邙山南坡得到極好的開發,南坡山嶺間道路四通八達。
僅邙山東麓建于四五百年前、北魏年間的希玄寺,規模就十分壯觀。
希玄寺乃是由臥龍寺、蓮花寺、普凈寺三座大寺與永樂寺、永福寺兩座小寺組成的寺院群落,沿邙山東嶺南坡分布,北倚邙山、南窺伊洛河,建筑群綿延兩里許。
在梁師雄去年十一月撤出河洛之后,朱裕便第一時間著陳昆率部進駐希玄寺,征用民夫役力將
(本章未完,請翻頁)
希玄寺改造成伊洛河西岸的軍事駐防要塞。
這就形成據邙山南坡以守,兵馬進出皆便捷的有利條件。
即便在敵軍精銳強勢插入伊洛河北岸,河洛守軍也能較好的利用邙山有利的地形,往伊洛河口位置運送反擊兵力。
戰事不利時,伊洛河兩岸無險可守的防寨,甚至可以暫時放棄掉,將兵力往西、往南收縮,但伊洛河西岸的邙山東麓山嶺,卻一定要死守住。
韓謙不退到洛陽城前坐鎮,而是將大帳設在邙山東麓,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打贏伊洛河口的防御戰。
也只有拒敵軍于伊洛河之外,韓謙后續才能將兵鋒延伸到對岸的襄山(中條山),即便短時間內無法跟蒙兀人在禹河北岸的平原地區爭鋒,但將兵馬派入襄山之中,將棠邑軍這些年來倚山為城、據山而戰的優勢戰術發揮出來,往北能威脅敵軍控制的河津地區,往東能威脅到敵軍所控制的孟懷地區。
朱裕病逝后,韓謙回到洛陽城就住了兩天,與河洛地區更多的將吏見面,就馬不停蹄的奔走伊洛、邙崤之間,視看地形防務,而此時在虎牢關前,馮宣與東梁軍的小規模接觸戰事已經展開,北岸孟州城內的敵軍也蠢蠢欲動。
目前禹河的冰層還相當厚實,孟州敵軍很顯然會直接踏冰插入伊洛河口,不會等到冰層消融再乘舟船橫渡。
“李知誥在艱難的時刻,都沒有選擇投蒙兀人,梁州、川蜀皆不用擔心,但江淮之間變數太多了,”韓謙轉身看向郭端鐸、文瑞臨等人說道,“你們今天動身南下,最需要注意的還是楚州軍的動向——在蒙兀人的挑唆下,不排除楊元演有狗急跳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