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他目前所面臨以及要解決的一個大難題。
雖然千百年來,宗室發揮的作用并不總是正面,甚至很多時候宗室內部的矛盾及沖突,常常將帝國拖入戰亂的泥沼之中,但無論什么時候,想要鞏固皇權之時,宗室永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遠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韓謙即便想要削弱蔭襲之制,但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以及慣性力量,使得馮繚、郭榮也好,田城、高紹、趙無忌、林海崢也罷,這些人此時追隨于他,盡職效命,內心的目標更多也是希望富貴能恩蔭子孫。
勛功賞爵的目的,也在于此。
大梁現在及未來,也不可能避免會有一個龐大的、在大梁注定需要獲得特殊地位的勛貴集團產生。
不可能韓謙他振臂一呼,這些大梁勛貴就會覺悟高到都變成為人民利益奉獻一生的公仆了,韓謙也怕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
歷代以來,甚至此時還沒有到來甚至不會到來的皇朝,統治者不希望勛貴集團,特別是軍事勛貴集團成為威脅中樞政治的存在,避免新的動亂產生,要么是開國之后對勛貴集團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清洗跟打壓,要么就是用更為優渥的經濟特權安撫人心。
從感情上,韓謙當然不想走“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但要是給予勛貴集團以及宗室子弟過于優渥的經濟特權,年代一久,必然會產生一個日益龐大的經濟特權集團,吞噬、侵占地方及中樞財政,最終使中樞財政運轉失效,將日益龐大的國事及國防開銷全面攤到對底層平民日益嚴峻的盤剝上。
一旦遇到較嚴重的內憂外患,整個社會體系就會直接面臨新一輪的崩潰危機。
韓謙不是沒有考慮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只是之前還不夠成熟,同時也是時機未到,便沒有提及,但此時既然談到大伯的任命,看馮繚、顧騫等人的架勢,必然會談及韓氏族人的安排,這些問題也就沒有辦法再拖延下去。
要不然的話,難免會對人心產生一些極微妙的負面影響。
“軍務繁忙,我精力也有限,難以兼顧國政,我對諸卿是信任有加,但對諸多奏函草草蓋印了事,還是難免會受數落,”韓謙慢條絲理的說道,“我想著是不是將左內史府的審議、封駁之事,單獨劃出來新設府司執掌,到時候只要新府司與左右內史府對州縣及諸府司奏議之事取得一致,我原則上就不再駁回,直接裁定通過便好,你們覺得怎么樣?”
“君上要行前朝三省六部之制?”顧騫問道。
前朝初年所行三省六部,乃是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諸多事務的具體執行,待朱溫創立新朝,一為集權,二為提高議事效率,將門下、尚書兩省合并。
韓謙禪繼國主,忙于防務,顧騫、馮繚等人主要負責前期的兩軍融合之事,將尚書省及六部合并到右內史府,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內史府,外加軍事參謀府、監察府共支撐起梁國新的中樞架構。
聽韓謙的話,顧騫以為韓謙是要將左內史府的決策、審議權柄分拆,最終仿效前朝形成三省六部相互制衡的中樞格局,這樣也能分拆出一個全新的中樞機構,由韓道銘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