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點大的城池,平時城里也僅有六七百戶民戶居住。
這時候王元逵、王茂卻將連兵卒及王氏親族、將吏家小近六萬人以及三四萬匹大型牲口都裝了進去,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醴泉城太小,城中即便可以宰殺戰馬及其他大型牲口充饑,但沒有什么防御戰械。
而在將四城門堵死之后,圍城的兵馬直接將旋風炮等重型戰械推到城前二百步處,甚至可以無死角的轟擊到城中任何一個角落。
這時候不可能再給王元逵、王茂父子什么厚待。
除了營指揮以下的中低級武官及普通將卒投降可以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得到豁免外,荊振親筆所擬的敦降書,將成德軍一干高級將領、吏臣及王元逵、王茂父子都列入必擒或必殺的戰犯名單。
荊振甚至還給王元逵、王茂父子的頭顱開出千金賞格。
在上百架旋風炮、攻城弩持續進攻下,守軍每時每刻都要承受傷亡,士氣很快就徹底崩潰,陸續有守軍兵卒吊著繩索出城投降。
到第四天醴泉西城門守軍副將奢融聯合將卒擒住主將王烈,打開西城門迎接圍城兵馬入城,沿路守軍皆望風而降。
即便被列入戰犯的守將也都紛紛放棄抵抗。
不過王元逵、王茂父子二人,最終也是沒有將自己的頭顱便宜別人。
他們將府里數十女眷都趕到縣衙后院用箭射殺,然后堆積薪柴,澆上火油點燃,他們父子二人最終投入火海自刎身亡。
荊振、孔熙榮、李知誥、馮宣、朱貞進城后,趕到熄滅的火場,輜工營輔兵僅僅從殘院里清出一堆燒得面目全非的殘尸。
“將王元逵身邊的將臣、侍衛分開來審訊,確認王元逵、王茂父子殺死妻妾之后走進火海自刎身亡……”負責戰后整肅狼籍的將吏,走過來跟諸人稟報道。
荊振、朱貞對王元逵、王茂父子是有大仇,對王元逵、王茂父子的死沒有半點惋惜之意。
李知誥、孔熙榮、馮宣只是搓手而嘆。
王元逵、王茂父子要是最后投降被俘,至少還不用死,但對他們來說,淪階下囚,比死好不了多少。
而他們曾經有過選擇,是他們的貪婪與不甘,葬送最后的選擇,他們大概也不想活下來被人嘲笑余生吧?
當然,王元逵、王茂父子臨死前射殺府中女眷殉葬,也鑿實殘暴可恨。
“如此殘暴之人,當將他父子二人的尸首拉到城頭,曝尸三日再棄之荒野,醴泉城里也要找來石匠刻碑書其殘暴之事,以警示后人;其他尸體另挖墳安葬了。”荊振、李知誥都不便直接對王元逵、王茂父子的尸體處置說什么話,孔熙榮直接說道。
荊振揮揮手,示意此間負責的武將遵照孔熙榮的話去做。
除了派人即刻動身趕往洛陽報捷,荊振又與李知誥、孔熙榮商議著,隨后將成德軍中高級俘將二百一十六人以及王氏親族一百五十六人,押往洛陽獻俘。
至于其他的俘兵要如何處置,以及后續的戰事安排、關中諸州的防務、府縣官員的任命等等,則要等韓謙從洛陽傳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