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坐在桌案后,左手敲擊著桌面,右手輕撫下頜山羊胡。
雖然張角跑了,不過安平王這塊心病劉備幫他醫好了,倒也不錯。
盧植對自己的徒弟表現十分滿意,左思右想,剛好天使還在,便提起筆來在竹簡上開始寫奏章。
這就是要為劉備表功了。
其實《三國演義》里說起,劉備在盧植那待過。但有一點不符合邏輯,那就是盧植帶著劉備接連打了勝仗,卻沒有為劉備表功,實在不符合常理。
先不說他們是師徒關系,單說只算是路人關系,盧植也不該這樣才對。
我們對比一下歷史上孫堅的發跡經歷。
“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儁并力奮擊,所向無前。汝、潁賊困迫,走保宛城。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狀聞上,拜堅別部司馬。”
一開始孫堅帶兵投奔朱儁,被封為佐軍司馬,官職相當于伍長,比關羽張飛這倆個屯長還不如,因為立功,朱儁上奏朝廷,拜為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就是盧植帳下前鋒軍孟震的官職,千石的中等軍官。孫堅立功能升官,劉備為什么沒有?
因此實際上還是因為劉備在黃巾起義的時候,只是帶著關羽張飛在幽州小打小鬧,根本就沒有來冀州投奔盧植。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幽州信息閉塞,劉備不知道盧植是統帥。二是他人實在太少,五百人去黃巾大本營冀州,的確很需要膽量。
就算是陳暮為他出謀劃策,也都是繞了遠路,一路走鄉下小道,花了十多天才過來,更何況當時候的劉備還沒有戰略眼光,自然只能在幽州搞點事情。
如此一來,他自然也抓不住在黃巾之亂中立大功勞的機會。
而現在劉備是真的跑到了盧植帳下,并且立下不少功勞,雖然現在還未塵埃落定,但也該是為他表功的時候了。
在竹簡上寫下劉備的功勞之后,盧植又開始為關羽張飛以及陳暮表功。
尤其是陳暮,除了給他表功以外,還寫了推薦信,舉薦他入太學。
當時的太學基本都被高官子弟壟斷,寒門子弟唯有求得大儒推薦這一條路可走,陳暮也算運氣好,如果他是在朱儁和皇甫嵩帳下,就算立再大的功勞,也得不到被舉薦的機會。
就在盧植為劉關張陳表功的時候,陳暮此時也在為劉備的未來操碎了心。
“黃門令,此番回京,不僅將安平王順利帶回,還將五千萬錢完璧歸趙,當乃大功一件,可喜可賀,來,再喝一杯。”
陳暮為王鈞倒上一杯酒,這里是廣平城一處宅院,灰墻烏瓦,庭院中茂林修竹,坐在屋舍廊下,看斗拱飛檐雨水順著瓦片落下,頗有點像后世某島國的庭院景色。
實際上這就是漢末魏晉時期有錢人家的建筑風格,島國只是學習了我們的文化而已,并不是來源于他們。
劉備和趙琳在一旁作陪。
之所以沒叫關張,是因為關羽素來瞧不起宦官,認為閹人誤國。至于張飛倒是沒有瞧不起誰,但他是個大嘴巴,萬一說錯話惹得天使不高興就不好。
“此事全賴劉中郎和陳軍侯,待我回到朝廷,稟告天子,必為爾等奏功。”
王鈞小酌幾杯已經臉色微紅,不過心情卻很愉悅,放下酒杯,夾了塊豬肉放到熱騰騰的鍋里燙熟,在佐料碗里卷了卷,遞進嘴里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