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待我今日準備一二,明日再與他斗。”
高鳳回去準備。
下午朱儁看到黃巾那邊果然未敢再出來做法,撫須大笑道:“陳子歸之秘術的確有獨到之處,把那黃巾賊道嚇得不敢出來了。”
皇甫嵩也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點頭說道:“看來曲逆侯世代家藏典籍當真是厲害,家學淵源,令人艷羨。”
陳暮微笑說道:“家學知識再淵源,又哪里比得上這世間所有的道理,我不過是予以回擊罷了。”
漢代的知識手段掌握在世家貴族手里,而且并非所有的知識都掌握在他們手上。
也許可能有人不知道,在紙張出現之前,一本書有多厚。
漢朝出土的竹簡分為大簡和小簡,大簡能寫二三十個字,小簡能寫十到二十個字。如周易有五千多個字,那么就需要用到約200多片大簡,400多片小簡。
這還只是周易,漢朝時《連山易》和《歸藏易》并未失傳,三易加起來據說有九萬字,需要用3000-4000片大簡才能寫完。
而3000-4000片大簡有多重呢?
大約十多公斤。
相聲祖師爺東方朔寫自薦書就用了3000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抬才能抬起來。
司馬遷寫《史記》,52萬字,用了50多公斤的竹簡。
所以古人說學富五車,不要以為這是褒義詞,原本是個貶義詞來著。因為莊子說學富五車的那個時代,五車書還真不算多。
在漢朝,一個世家如果有一本完整的儒家經典,就能夠當作家學傳下去,成為世家門閥的底蘊。
《后漢書·儒林傳》記載,弘農楊氏,世傳歐陽《尚書》。汝南袁氏,世傳孟氏《易經》。沛國恒家,世傳《尚書》。北海甄家,世傳《公羊春秋》。河內司馬家,世傳《漢書》。魯郡孔家就更不用多說,《論語》都是他家的。
因此家學累世相守,除了族內弟子,或者族中大儒收的徒弟,外人根本不可能學習。造成了世家家學也逐漸變成了神秘的代名詞,漢末游學風氣重,“師無常”的出現,就是意在打破這種家學情況。
不過陳暮的蒲陰陳氏已經破落,家族傳下來的典籍也就一些零散片段,哪還有什么秘籍。所以祖傳秘術,純粹是假借家學之名,忽悠皇甫嵩和朱儁而已。
偏偏這種忽悠還真能糊弄過去,畢竟家學的東西外人不知道,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全靠一張嘴,死的說成活的都行。
這邊長社城回擊了黃巾營寨的法壇,第二天,黃巾營寨又開始作妖。
一大早,就看到有士兵抬著兩把巨大的鐵劍出來,鐵劍足有二丈長,百斤重。
這里的斤是漢代的斤,相當于后世十多公斤。
畢竟黃巾軍不可能真的弄兩把實鐵的東西,所以實際上是木劍,上面包了層鐵皮。
士兵將兩把劍掛在法壇左右,橫著擺,劍尖直指長社城。
長社城上的士兵馬上向朱儁和皇甫嵩匯報。
二人趕來,驚訝不已。
這下不用陳暮解釋,他倆都明白對面這是在詛咒長社。
劍乃殺戮之物,劍尖指著自己,傻子都明白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