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楊奇王允來說,這場勝利的果實還是太小。
沒有把這五萬多人全部擊殺,讓他們逃去了豫州各地,就像是沒有撲滅的蝗蟲,到處都是災害。
他們作為豫州當地官員,任由這些黃巾殘部亂竄的話,就是治理不當,要受到責問。
因此不由怨恨起陳暮來。
他們不會去管陳暮的難處,反正皇甫嵩已經把鍋甩出去,那梁子就已經結下,一個小小的中郎官,他們不會放在眼里。
當天夜里,彭脫被擊潰之后,皇甫嵩于汝陽安營扎寨,王允連夜來到了楊奇的營帳當中。
楊奇正在營帳里思考一些事情,楊賜被罷免,楊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太需要他來當好這個汝南太守,鞏固楊家地位。所以平定汝南黃巾,就是擺在他面前最嚴峻的問題。
見到王允忽然拜訪,楊奇有些意外,詢問道:“子師,找我何事?”
王允進了帳篷,眉頭緊鎖,低聲道:“公挺,我今日在戰場,找到了一些了不得的東西。”
“哦?”
楊奇來了興趣,問道:“是何物?”
王允左右看看,確定楊奇營帳中沒有他人,才從懷里取出一封書信。
這書信是紙做的,在當時算比較稀罕,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用紙質物品書寫,也側面反應了這封書信的重要性。
楊奇接過書信,打開只看了一眼就滿臉駭然,睜大了眼睛,說道:“此物只有你一人知道嗎?”
王允想了想道:“這是我手下部將從敵人尸身上搜得,他們不識字,應該不知道。”
“好啊。”
楊奇大喜:“有此物,必能扳倒張讓趙忠這兩個閹宦。”
王允冷笑一聲:“還有那陳子歸,本來今日該是一場全殲大勝,卻被他阻攔,尤為可恨。”
楊奇王允二人利益相關,他們才不管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就算官軍贏了也只能是慘勝。官軍的死活跟他們有什么關系?他們關心的是戰功,是自己治下沒有黃巾禍亂。
現在陳暮被皇甫嵩拋出來背鍋,他們二人當然把陳暮也連帶嫉恨上。
這個時代嫉恨的理由千奇百怪,董卓因為皇甫嵩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而嫉恨,許攸向袁紹獻計未被采納而心生怨恨,很多記恨都令人莫名其妙,更何況現在阻人官路,猶如人殺父母。
楊奇其實倒是無所謂,他四世三公,也沒打算和一個小小的中郎官計較。便說道:“此事就這么算了罷,他也是被皇甫義真拋出來擋箭之人,何必與他計較。”
他這么說,王允卻不樂意。
王允為人雖然有他為了維護皇權而堅強不屈的一面,但也有小肚雞腸的一面,人本身就有兩面,誰也難說一輩子做壞事的人做不了一件好事,一輩子做盡好事的人干不出一件壞事。
歷史也證明了王允的多面性,在鏟除董卓之后,王允就自以為可以當董卓第二,逐漸居功自傲,囂張跋扈,連蔡邕都下獄處死,更何況陳暮。
因此他冷笑道:“一個小小的中郎官也騎在我等世家頭上威風,傳出去我等家族顏面何在?”
“那你的意思是?”
楊奇詢問。
王允思索片刻,緩緩開口:“在這書信末尾,寫上他的名字。”
楊奇驚訝道:“子師,過于狠辣了些吧。”
“沒了他,戰功分潤.....”
王允漠然地看著楊奇。
楊奇福如心至,點頭說道:“那便如此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