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縣糧價漲了三倍。”
“今年朝廷撥下來的糧草和賑災款到了沒有?”
“應該快到了吧。”
“那就讓城里的豪強們先運糧過去,平抑糧價,等賑災的糧食下來再給他們補上。”
“孫家那邊說希望刺史能把巨淀湖旁邊的田地售賣給他們一部分。”
“哦?”
聽到這句話,正在書批示政務的陳暮忽然停下了筆,抬頭看向氏儀,冷笑一聲:“這老小子胃口這么大?”
氏儀點點頭,也略微不滿道:“是有些得寸進尺。”
陳暮搖頭道:“何止得寸進尺,上個月光他們孫家一家就奪了兩氏宗賊的田地,實力怕是擴充了近一倍,現在又打起了巨淀湖的主意,呵呵,他們這是要一步一步挑戰我的耐心呀。”
巨淀湖附近的土地在齊國算是最好的土地,這里水流暢旺,物產豐饒,盛產蘆葦、魚、蝦、鴨蛋、蟹等,有“魚米之鄉”之稱,就連漢武帝都曾經在這里耕作過。
《漢書·武帝》:“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巨淀湖”。
由此可見這里的田地有多好。
臨淄城里的豪強已經跟著陳暮發了不少財,本來應該心滿意足才是,現在又開始打巨淀湖的主意,人心不足蛇吞象,果然在利益面前,沒有人能停下逐利的腳步。
氏儀默不作聲,這些事情就已經不是他能參與的了。
陳暮敲著桌子,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暫時先不要回應他們,先拖著吧。”
“明白。”
氏儀點點頭,他知道刺史有自己的考慮,不管最后會怎么處理這些人,肯定會圓滿解決問題。
至少到目前為止,氏儀發現陳暮的手段還真是不拘小節。
招降黃巾軍,與劣跡斑斑的豪強宗賊合作,逼迫投降的豪強宗賊獻出財產,做這一切都仿佛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十分心安理得。
要是換一個正直的官員,一不會與敵人合作,二不會逼迫人獻出財產,三,必然會打著朝廷的名義四處征伐。
第一點會讓自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第二點會讓自己缺少糧草錢幣,第三點會導致窮兵黷武。
結果就是最后弄得被所有人群起而攻,倉皇落敗的下場。
說起來當初吳匡也不是沒有想過有作為,上任之初,也是想有一身抱負,曾經發布了不少政令想改變現狀。
可惜他孤身上任,一來得不到當地人支持,二來手下也沒什么可用人才,最后權力被架空,落得這個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看眼前的陳刺史,敲山震虎、借雞生蛋、瞞天過海,各種奇謀妙計當真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簡簡單單一些策略,就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