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平謚是丁宮提出來的,他覺得被陳暮反駁很沒有面子,于是堅持己見道:“陳尚書,你不過是天子近臣,依仗天子寵愛而得位尚書臺,雖有三獨坐之權,亦是坐于末席,諸公議事,哪有你說話的份?”
嗯?
陳暮眉頭一皺,銳利的目光看著丁宮,片刻之后,忽然冷笑起來:“我原以為丁司徒身為老臣,來此謚議,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你!”
丁宮怒目而視。
陳暮繼續說道:“我祖上為蒲陰侯,曾跟隨高祖,平定安邦,創下這大漢天下。我雖無祖宗之才,卻亦是討黃巾而起,南征北戰,東平張角,西破波才。在青州之際,亦是安撫黎民百姓,為陛下繳納數十億之財富,坐鎮尚書臺以來,諸公可見政務有繁亂之處?如今丁司徒卻言我是仗陛下寵愛才得位,實乃滑天下之大稽。”
大臣們互相對視,紛紛點頭,覺得他說得對。
陳暮又道:“而丁司徒之平生,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沛國,舉孝廉入仕,歷任交州刺史、光祿勛、司空、司徒。在地方為官,素無政績,來中央朝堂,亦無功德。后來因巴結宦官而竊取三公之位,即便如今先皇駕崩,宦官失勢,也理當安民輔國,向先皇表達敬意,如今卻對先皇多有貶損,此是人臣之道否?丁司徒難道不信魂而有靈,歆茲顯號,就不怕先皇泉下有知,今夜入夢中與你相會?”
“豎子!”
丁宮差點沒氣死。
陳暮冷冷地看著他。
丁宮也不是個什么好東西。
上位的時候巴結宦官,給宦官錢才做到了三公高位。
后來見宦官失勢,又投靠了何進。
結果何進掛了,董卓上位,于是又投靠董卓。
當時董卓要廢掉劉辯立劉協,盧植是唯一一個站起來反對的人,而其他大臣則是默然不語,心里反對,表面不敢說。
而丁宮呢?
是唯一一個站出來支持董卓的人。
這是什么行為?
《后漢紀》的作者西晉史學家袁宏將他一頓臭罵,可見在后來的士林當中,他的名聲臭到了極點。
這種人得罪了就得罪了,能拿自己怎么樣?
“司徒與尚書令都少說兩句。”
“行了行了。”
“不要吵了,此為謚議,二位以為是菜市場嗎?”
眾人怕他們吵起來,紛紛勸說。
楊彪最后定下基調道:“尚書令雖然言語無狀,但也并非無理。我看不如還是選個美謚吧,尚書令有何建議?”
陳暮毫不猶豫道:“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能安兆民曰康,好樂怠政曰康。先皇最大的功績,還是以豪強之錢,賜予了億萬兆民,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讓黎民能居家樂業,謚號為康,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