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放?”
李儒不解道:“誠漢,你難道沒看出來嗎?這些黨人狼子野心,一邊蠱惑著明公為他們效力,又一邊兔死狗烹打壓明公,根本就沒有想過與我們合作,我看他們分明是在愚弄我們而已!”
一旁的趙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最近這段日子,我也聽原來的同僚說起,說咱們西涼人都不過是蠻夷之輩,朝堂上下紛紛敵視,對我等充滿了鄙夷。”
閻忠心道趙琳你搗什么亂,這個話題不能再扯下去了。不過他也理解,趙琳是負責洛陽軍情司的副手,他是靠著和劉關張陳關系較好才能到這里,并不是本身智力高絕,陳暮沒有把計劃告訴他也很正常。
于是閻忠組織了一下語言,才緩緩說道:“我并不是說黨人不可惡,而是剛才明公提起太皇太后,說是明年讓明公擔任大將軍,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太皇太后會真的答應這件事。”
“誠漢是何意?”
董卓納悶不解:“我與太皇太后皆為仲舒公之后,如今朝堂又需要我為依仗,我當大將軍難道不應該嗎?”
“不應該。”
閻忠的話有些直言不諱。
董卓聽了很不高興,道:“誠漢說這種話莫是消遣老夫?”
“明公莫要動怒。”
閻忠連忙解釋道:“我與文優兄自然都是希望明公擔任大將軍,這樣我等前途才有保證。可平心而論,文優兄,你若是董太后,你會讓明公擔任大將軍嗎?”
這話問到李儒,李儒這才開始細細思索,摸著下頜山羊胡,片刻后才緩緩開口道:“不會。”
“為什么?”
見手下兩大謀士幾乎是統一意見,董卓也重視起來,瞪大了眼睛不明白道:“太皇太后明明親口答應了老夫......”
李儒苦笑著解釋道:“我若是太皇太后,只有一種情況下才會讓明公做大將軍。那就是自己身邊的董氏近親死絕,董太后的兄長早死,卻還有董重董承兩名近侄,董重死于上次宮亂,董承還在。明公覺得,是明公與董太后親近,還是董承與董太后親近?”
“這......”
董卓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說不出話來。
閻忠也幫腔道:“正是,雖然明公兵權在握,地位非同一般。可董承已經收了南軍,有南軍在,明公的重要性就比之前差了許多。所以董太后之言,大概率是為了穩住明公,明年必定是董承擔任大將軍。”
“什么?”
董卓噌一下就站起來,眼眸中閃爍著怒火:“這不可能,這是太皇太后親口所言,怎么能欺騙老夫?”
閻忠搖搖頭道:“若是太皇太后不提先讓明公擔任三公還好,那就說明尚有機會。可明公想想,驃騎將軍已經位比三公,地位已經不在三公之下,再往前一步,就只有大將軍之位。為什么太皇太后,一定要讓明公先擔任三公,再做大將軍呢?”
漢朝的官制,萬石官員有六個,其中常設的有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這四個。不常設的有太傅和驃騎將軍,至于后來的大司馬,實際上就是太尉,所以除了特殊時期,平常時期并沒有太傅和驃騎將軍。
而這六個萬石官職,也是有上下之分。平常時候,太尉為百官之首,位列另外二公與大將軍之上,后來隨著外戚掌權,大將軍地位飆升,逐漸成為百官之首,位列三公之上。
而太傅則為上公,同樣也是位列三公之上。因此在同時有大將軍與太傅的時候,二人平級。
比如桓帝去世時,竇皇后下詔讓陳蕃擔任太傅,加上大將軍竇武,兩人就成為了文武百官之首,地位相同,所以謀劃誅宦的時候,就是他們兩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