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原來如此。”
劉備輕點下頜,表示明白了。
起兵討董,在名義上肯定是討伐國賊,跟清君側其實是一個意思。
問題是董卓畢竟把持著天子,那他就有了所謂的正統性。
在各路諸侯討董的時候,董卓就已經下令,發全國詔書,言稱十八路諸侯是謀反行為,其罪當誅。
雖然在討董之初,青州集團就已經把劉協“死”前的詔書發布,取得了輿論勝利。
但這只是初步勝利,要想擴大戰果,就得宣揚討董聯盟是正義的,董卓是邪惡的,將董卓的那些光輝事跡公布于眾,讓世人認清楚他的真實面貌。
也許有人說,你這不是引導輿論嗎?
可輿論戰就是要引導輿論,不然世人都分不清楚誰是好人壞人,稀里糊涂地看完這一仗,都不明白諸侯們在做什么,那才叫可悲。
明白了這一點后,劉備也是對陳暮打算回青州搞輿論戰做了肯定,說道:“讓世人知道我等行為乃正義之舉確實應當,只是四弟走后,軍中事宜,我當問計何人?”
陳暮道:“我師兄王景興,還有公與好友田元皓可托付大任。”
王朗是陳暮的門子進的青州集團。
田豐是跟沮授關系不錯,又在冀州有名望,才被邀請過來。
但他們二人在軍中的地位不是特別高,劉備最信任的人,依舊是陳暮,除了一些原則上的問題,比如繼續討董這件事上以外,大多數情況還是愿意聽陳暮的話。
如今陳暮一走,那王朗和田豐就得重用起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陳暮現在離開,也算是給他們二人鋪路,方便提升他們在青州集團的地位。
聽到陳暮的話,劉備點點頭:“好,那四弟你先回青州,我青州牧的大印你帶回去,盡快調動起一切力量,充實討董大軍。”
“我知道了。”
陳暮接過青州牧大印,掛在了自己腰間,與劉備兄弟之間,這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向老大哥請辭之后,在九月晚秋之時,帶著數百人離開了洛陽。
這次的保鏢是趙云,陳暮惜命的很,在這亂世當中,若沒有一個武力值90以上的保鏢,鬼知道會不會跟曹嵩一樣就被人給宰了。
而在離開之前,他還暗中吩咐過關羽張飛典韋黃忠張遼等人。
讓他們好好照顧老大哥,千萬不能讓他沖鋒在前,一旦戰事有變,該撤就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逞一時的英雄之氣。
陳暮走了以后,五方諸侯大軍繼續每日操練,時間一天一日地過去,劉備已經在黃河岸派了人過去,等待著黃河枯水期的水流量下降,一旦到河灘全部露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進軍了。
兩個月后,隆冬十一月。新聯盟的諸侯大軍們都穿上了嶄新的冬衣,用的是棉花。棉花產自印度,此時稱為身毒,早在三千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已經栽種培養棉花。
所以古印度對于棉花的利用還是相當廣泛,青州集團生意北接塞北,南連交趾,西去身毒,就差東往倭國,在身毒大量收購棉花,就是為今天準備。
不要以為漢朝就交通閉塞,實際上初代萬國來朝雖然比不上唐宋時期那么廣,但周邊的國家還是踏了個遍,地中海一帶都有交集。
因此趁著前幾年漢孝康帝平定黃巾之亂,利用陳暮的收稅之策,穩定了天下局勢的時候,青州集團利用西涼那邊的馬商打通了西域的商道,再利用西域商人從身毒買大量新鮮東西進來,形成生意鏈。
這些棉花雖然不是青州培養栽種,但經過數年收購和儲備,存量還是相當可觀。原本一些有遠見的官員還想在青州嘗試培育種植,卻被陳暮阻止,因為他很清楚這是無用之功。
雖然棉花是經濟價值很高的作物,但一來印度的棉花其實是粗絨棉,產量不高,大規模培育的話,就擠占了農田,有些得不償失。二來青州就是山東,屬于暖溫帶,而棉花需要亞熱帶氣候,氣候上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