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陽謀?
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你我的策略是什么,你卻拿我沒有辦法。
堂堂正正,以勢壓人,一力降十會。
全長安的人都知道了陳暮要盡遷關中人口回去填補洛陽,可董卓能怎么辦?
正如李儒所說,現在長安能夠動的兵馬,也就只剩下那一萬騎兵。
可問題在于呂布倒是想出戰,董卓卻不敢讓他出去打。
一來這一萬西涼鐵騎已經是董卓的老本,跟三萬幽州騎兵打,光從兵力上就輸了一半,一旦全軍覆沒,董卓得當場吐血而亡。
二來那次長安被攻破也確實嚇破了董卓的膽子,為了安全起見,他必須留著呂布在身邊當保鏢保護自己。
而原本的西涼鐵騎是董卓自己統領,董卓現在不再親自上陣打仗,那他軍中能夠統領騎兵的,也就只剩下呂布一人。
所以呂布不去,西涼鐵騎自然也就變成了關在牢籠里的老虎,看似威風八面,實際上沒有任何威懾力。
因此最終商議來商議去,結果都沒有說個所以然,又怕呂布跟胡軫他們又吵起來,董卓干脆解散了會議,先將這個問題擱置了下來。
長安這邊董卓被呂布與胡軫他們的爭吵而中斷了開會商議,而在戲亭那邊,僵持了五六天,陳暮已經有些不耐煩。
徐榮這小子本事沒多大,騷套路是一個接一個,挺讓人窩火的,之前還派人來縱火,雖然沒有造成什么傷亡,但整天只挨打被還手,確實是件挺傷士氣的事情。
現在關東軍因為之前兵敗的事,士氣本來就不高。陳暮這次帶出來的兵馬除了自己從青州帶來的兩萬后備軍以外,其他三萬都是老大哥的部隊。
這三萬士兵情緒不太好,需要一點他這個主將發揮一點作用來帶動他們的積極性才是。
想了兩天,陳暮決定予以還擊。
到了第六日,陳暮在主將營帳之中召集諸將議事。
臧霸跟著張飛去了左馮翊,麾下暫時只有張遼高順兩名校尉級別,其次就是趙云徐和司馬俱李波管承等軍司馬級別,眾將濟濟一堂,分列而坐。
眾將坐定,陳暮環視一圈,對他們說道:“我軍駐扎在戲亭的目的,就是為了拖住董軍在灞橋的主力,掩護公孫伯圭遷移百姓,不過整日堅守不出,也不是正道,因為這樣容易喪失主動權,將先發制人的權力讓給別人,所以必須主動出擊,不能被動挨打。”
張遼大喜,說道:“國相說得對,《左傳》曾言一與一,勇者而一往無前也。今大軍出征,雖以守勢,然敵頻擾,軍心不寧,將士難安。遼愿以先鋒正面破敵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國相以為如何?”
這不是孫堅行為嗎?
陳暮想了想,歷史上張遼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鐵頭娃,不說八百的戰績,單說在八百之前,就曾經干過帶著幾千先鋒軍沖進數萬烏桓胡騎大軍,還陣斬烏桓單于蹋頓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白狼山之戰。
論起莽,張遼比之孫堅張飛也差不了多少。
但自己又不是劉備孫策那倆愣頭青。
老陰比自然有老陰比的玩法。
想到這里,陳暮擺擺手道:“攻城之戰,險象環生,哪有守勢還去登先攻城的,正面破敵不可取。”
張遼不由納悶道:“那國相還說要主動出擊?”
陳暮笑了笑,說道:“我是被那徐榮弄煩了,打算敲打敲打他。放心,董卓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我盡遷關中百姓,到時候董軍出擊,野外必有一戰,到時候你與高順領本部人馬一同作戰就是。”
張遼微微有些郁悶地道:“唯。”
一旁的高順喜怒不形于色,但聽到陳暮的話,眉頭一挑,嘴角微微帶了一絲喜色。
陳暮看在眼里,很滿意高順這樣的練兵奇才。
張遼高順投靠劉備是在野王之戰后,已經有兩年時間了,他們因為在野王之戰表現出色,最開始被劉備提為軍司馬,然后兩年時間慢慢晉升為校尉。
作為校尉手底下應當有一校之眾,就是五千人。不過張遼的部下是滿額,高順卻一直只保持著三曲士兵,拼命苦練。
這些士兵根據高順的要求,都是重甲步兵。
別人不知道這些士兵的厲害,但陳暮卻知道,這應當就是“陷陣營”的雛形,所以高順想要什么,他就給什么,等到高順有一天把“陷陣營”真的練出來。
如今高順已經練兵一年有余,現在欠缺的,就是實戰淬煉。唯有真正見了血,見過刀劍,才能夠讓一支部隊脫胎換骨,成為精銳。
所以差不多也是時候,讓張遼帶著高順的陷陣營,帶頭去莽一波,去看看實戰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