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家都以為他死了,所以該有的程序不能少。
在這一點上就有些區別對待劉協。
不過劉協也沒辦法,他只當了一個月皇帝,而且還不被士大夫官僚階級認可,并非正統皇帝,所以沒有謚號也很正常。
經過幾輪激烈的討論,最終楊彪的提出的以“懷”為謚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所謂慈仁短折曰“懷”,劉辯那性格,說得好聽點就是仁慈,說得難聽點就是懦弱,再加上“早逝”,這一點上無可厚非,因此他也就成了漢孝懷帝。
最后就是要封賞官員,大赦天下之類的事情。
可惜現在的洛陽小朝廷也就勉強管得到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大赦天下肯定是不現實,就只能向天下各州分派使者,命令他們遣使奉貢,承認現在的中央政府。
由于陳暮早就和劉備打過招呼,所以青州幾乎是第一個派遣使者抵達洛陽,向劉虞稱臣納貢。
劉虞則投桃報李,在劉備青州牧的頭銜之上,又拜為前將軍,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開府辟召,儀如三公。上復遣左中郎將祝耽授假節,以增威重,并督青、徐、冀三州,委以東方,惟君所裁。
緊接著曹操、孫堅、陶謙、劉表等人紛紛遣使奉貢,于是劉虞又拜曹操為兗州牧,拜孫堅為豫州牧,陶謙為徐州牧,劉表為荊州牧,雖未給他們開府儀三公的權力,但算是正式給予了他們州牧的名頭,可以總攬一州大政。
不過這種東西基本也就是虛名而已,關鍵能不能打下來還得看你的本事。
像劉表在荊北,袁術在荊南,難道洛陽朝廷給劉表一個荊州牧的頭銜,袁術就會撤出荊南嗎?
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時候袁術沒準還會反咬朝廷一口,說這個朝廷并不是正統朝廷,他不認可云云。
所以到最后還是得看誰的拳頭大。
只是這樣的程序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必要的手續。
劉虞存在的中央朝廷畢竟不是正統繼承而來,所以他需要各地實權人物來承認這個朝廷,以此表述正統,提高自己的合法性。
而地方實權人物也需要承認朝廷,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向治下百姓表達自己是朝廷認可的官員。
因此雙方也算是各取所需,互相幫助。
除了各地承認中央朝廷的實權諸侯得到了封賞,滿朝文武等有功之臣,也都一一得到了提升。
關羽升為司隸校尉,遷左將軍,總攬司隸兵馬,坐鎮河內郡,與冀州對峙。
麾下趙云、臧霸、管亥、武安國、牽招、楊奉、韓暹、李樂、胡才、徐晃等諸多將領,也各自得到了封賞,或為中郎將,或為校尉,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至于陳暮。
按照劉虞楊彪他們這些人的意思,是打算繼續讓他擔任尚書令,總攬天下政務,坐鎮洛陽,與青州的劉備遙相呼應,一同對冀州的偽帝實施夾攻打擊。
但陳暮卻推辭掉,舉薦了另外一個人——鐘繇!
鐘繇今年已經四十二歲了,但他的仕途卻不怎么好,早年舉孝廉入仕,任尚書郎、陽陵縣令,后來因生病歸家修養多年,一直到前些年才被朝廷征辟為六百石的黃門侍郎,并沒有得到公卿們的重視。
由于天子駕崩,鐘繇也跟著滿朝文武回到了洛陽,現在依舊只是個黃門侍郎,在得到陳暮的舉薦之后,朝廷諸公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行不行,但卻并沒有反對鐘繇出任尚書令。